第662章 治大国,八双眼都不够用(第2页)
妙香朝廷与那汉川总督不过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想现在来打死我们,另一个想慢慢吞下我们。
反正都是要死,为什么不趁现在还有兵马,拼死一搏!
就算不胜,我们也可以护着王上去阿拉干,然后去印度投靠西夷,总比被妙香人吃掉要好!”
不过,孟驳族弟,王室成员貌温的话虽然很大声,但周围一个附和的都没有。
只有端廷德温见氛围实在有些尴尬,才说了句。
“比起妙香人,西夷更不是什么好人,且他们上次都快守不住威廉堡,再有一次的话,他们就该离开东方了,千万不能作为依靠。”
好吧,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确实陷入死局之中了。
沉默中,所有大臣都把视线投向了宝座上的孟云。
而孟云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靠着皇帝没空处理他的时间窗口,看看能不能有其他选择。
如果没有,那也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哪怕是把大部分地盘让出去,做一个掸邦那样的土司也行。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唐人的移民速度。
这种快速的移民,大大加剧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且唐人有官府和宗族撑腰,完全把骠人按在地上摩擦。
骠人没有办法,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到了他们曾经的王孟云这。
这相当于把想苟着躲起来的孟云,给顶到了最前台,这些年,大量骠人开始往阿瓦周围聚居,带来了一定实力的增长,但更让孟云成了一群黑狗中的白狗,极为显眼。
韬光养晦,养个屁,孟云惨笑一声,他倒是想养晦,等到中华帝国自己出问题,但时局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而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的话,陈秋泽的判断其实是正确的,大虞朝廷的温水煮青蛙,很可能会煮不下去。
因为骠人被欺压之后,正以每年几万甚至十万的速度往孟云控制区汇聚,这会很快超过以阿瓦为中心之中缅甸的承载能力。
估计当骠人在这里超过百万之后,生活的困苦加上汉人不断地进逼,直接爆开是极大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天下事,特别是国家大事就是如此,瞬息万变,条件、情况随时在变化。
莫子布和丞相罗芳柏远在万里之外,锦衣卫坐探也不一定就能敏锐察觉到这种变化。“能打吗?”孟云冷幽幽的声音从王座上传来,人却丝毫没有动。
宫廷大臣端廷德温立刻就明白孟云压根就不想打,因为他问的是能打吗,而不是有胜算吗。
真要想打,肯定是问胜败的。
“最下面的人能打,但各封臣肯定打不了。”觉察到了孟云的内心,端廷德温立刻说道。
贡榜王朝目前实行的,实际上还是奴隶制,作为大王,孟云其实不是中国式的君王,而是其中最大的奴隶主。
他对下面人有很强的控制力,但远达不到中原帝王的那种地步。
且这些年,他下面的骠人贵族实际上是在不断流失的,因为孟云稍微做出要加强对他们控制的意思,他们就勾结汉人作为靠山。
这些年,人口的增加,其实主要最底层困苦的骠人,他们没有任何指望,也没有任何保护者,不得不朝孟云控制的地区来。
“我有百万百姓支持,也打不了吗?”孟云不死心的再次问道。
“确实打不了。”端廷德温咬着牙,仍然给了孟云一个非常坚决的回答。
“王,妙香人来了之后,咱们骠人的日子,其实是好过了一些的,很多人不但吃饱饭了,财富还增加了,所以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打的。
那些愿意打的,基本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
端廷德温的这话,有点难以理解,所以必须要放到当下的环境中来解读。
那就是,汉人的大规模到下缅甸,确实给骠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带来了相当的好处。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可不要以为种地很简单,在没有化肥的时代,要把地种好,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汉人没来之前,骠人的种植技术,大约只相当于中原西汉中后期的水平,但现在,已经飞速接近此时正常水平了。
之所以会进步的如此迅速,就是其中有很多原本在汉地也是稀缺技术人才的高技能农夫,来到了南洋。
这些人在原本家乡,那也是极为珍贵的,哪怕就是沦为了佃户,也是主家需要哄着,四时八节要慰问打赏,防止被别人挖走的人才。
而在大虞朝推动下南洋之后,很多这样擅长种地农夫都从家乡离开了。
毕竟家乡好地段都被老爷们开垦了,他们只能当佃户,顶多做个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