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一生功名半成雪(第3页)
看着两个躺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的向导,李兴泰挥了挥手,让旗人保宁上前处理。
保宁残忍的咧了咧嘴,“蛮夷就是蛮夷,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都不懂,这还没到一半,你就支撑不住,那反正就是个死,让爷们送你一程吧!”
说着,保宁右手抽出已经用身体焐着防止被极寒天气冻脆的长匕首,左手抓着浩罕人的头发往上一提。
噗呲!
猩红的鲜血,猛的一下就喷洒了出来,落在大地上星星点点,极为醒目。
另一个在地上的向导,立刻就爬了起来,腰不酸腿不疼,浑身也有劲了。
“告诉你们,到了这里就没有回头路,仔细着点,天朝大兵打下了大宛,你们个个都是有功之臣,不但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还个个都能当巴依。”
向导们千恩万谢的纷纷点头致谢,也多少有了些干劲,李兴泰则对保宁使了个眼色,让他去押着这些向导,避免出现意外。
第六日,所有人的精神,都已经紧绷到了极点。
累还是其次的,主要是面对着完全看不到尽头的高山峡谷,目之所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有种仿佛自己已经走到了天地的尽头,永远出不去一样。
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不愿意受这折磨,睡着了就不会再醒,被稀薄冰碴子冻住的脸上,还带着诡异的笑容。
李兴泰知道士兵们已经到了极限,而他虽然也到了极限,心里也在疑问,是不是向导找错了路,或者这些向导故意要把大军往死路上引。
但他仍然打起精神来给士兵们鼓劲,因为他知道,要是他这统帅意志被摧毁,这支军队就完蛋了。
因此,疲惫已极的他,还在走访各处军营,为终于能歇一下脚的士兵们讲述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的故事,以及激励将士。
“高仙芝时,兵马皆要携带重甲方能作战,负担比我们重的多,他们都没做到,没道理我们做不到。
我李兴泰可以告诉大家,此战成功,荣华富贵不过探囊取物。
愿意留在大宛,每人三千亩地,河中菩萨蛮每人三个,要回朝廷,通通有爵位,愿意去南洋,最低都是君男。
如今我们就差最后一步,切勿失心丧胆,倒下最后一步。”
董世兴,保宁,齐林,山本盛贤以及宗室莫侯德等都看着李兴泰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誓死追随将军,一定替朝廷拿下大宛盆地。”
统一了人心,大军继续出发,人数已经从三千二百人左右减员到了不足三千,所有人都绷紧最后的意志,继续向前。
。。。。
浩罕城,此时的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实际上就是整个河中天方教神秘主义最重要的大本营之一。
因为浩罕汗国就是趁着布哈拉汗国衰弱,一票信奉神秘主义的和卓们从布哈拉汗国分裂出来的汗国。
自然,这个分裂再到被浩罕统一的过程,漫长又动荡,甚至两年前,大宛盆地中都还有不臣服浩罕的部落酋首在割据。
现今的浩罕可汗是纳尔巴图,此人十四岁登位,已经在位三十年了,他是浩罕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可汗。
当然,这个著名,不是因为他基本统一了大宛盆地,而是纳尔巴图是浩罕所有可汗中,唯一不是死于亲人或者贵族叛乱的。
不过,他的死法也不怎么好看,历史上七年后,纳尔巴图在进攻塔什干的过程中,遭希瓦汗国的大领主尤努斯.霍贾俘虏,并被斩首。
不过这个时空,纳尔巴图汗,是没有能力继续谋求塔什干了,因为他不得不把军队集中到安集延,以防备大虞的讨伐军。
纳尔巴图此时有点后悔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该招惹中原王朝,特别是还顶着藩臣的名头。
但他别无选择,因为八年前,这位好战的可汗与布哈拉汗国发生了战争,结果导致浩罕两万大军全军覆没。
要知道浩罕总人口也就七十万左右,一战没了两万人,要不是浩罕的大小领主不愿意再臣服布哈拉,浩罕国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当回部生变,纳尔巴图为了‘回血’,几乎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出兵。
同样,在回部丧心病狂的掠夺,也是为了回血,不然绝不至于那么直接粗暴。
恩威并济的道理,纳尔巴图汗还是知道的,可是浩罕太需要快速恢复实力了,他别无选择。
“不知道阿里姆去征召喀尔提锦人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没有这些人,就无法堵住来自东方的军队。”
纳尔巴图汗嘟囔着,他口中的喀尔提锦人是柯尔克孜人的一部,居住在盆地东南的群山上,人数虽然不多,但一直是浩罕汗国最主要的雇佣兵来源之一。
哈哈,还真是巧了。
李兴泰逮住的向导,正好是喀尔提锦部的人,还是部落小酋首的儿子,不然也没机会搭上去回部逍遥的队伍。
而他们用来偷税漏税的隐秘通道,正是从回部,直通喀尔提锦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