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690章 宁给逆子,不给外人

 第690章 宁给逆子,不给外人

 李献文还是很明智的,虽然他进入了暮年,冲劲远远不如他即将得到浩罕大西王称号的二儿子李兴泰,但在更宏观层面的判断,还是远远超过的。

 对于李献文来说,能拿下大半个浩罕,就是如今这支军队的极限了。

 因为军中的火药、铅弹、炮弹以及修理枪械需要的零件,基本都已经耗尽。

 现在剩下的物资,特指火药、铅弹等,只够西北军进行一次出动两万人连续作战五天的战斗了,超过这个数,西北军就要变成全冷兵器队伍。

 可是西北军只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泡钉甲,由于刺刀的存在,长矛几乎没有装备,锤斧弓箭等武器也没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西北军的作战训练完全是按照全员装备火器来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打不出汉唐先辈对本地土人那样的冷兵器碾压战。

 “大王,实际上我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只用了十年时间积攒,凭河西陇右那点可怜的煤铁产量加上朝廷一部分支援,就能拿下大宛。

 现在要做的,乃是继续进行十年生聚,以图未来。

 至于击破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那将是朝廷的任务,西北军的使命到此基本结束了。”

 听到自己的郡王府长史这么说,李献文赞同的点了点头。

 没办法,在这个生产力,特别是运输条件极为艰苦的时代,局限性就是这么大。

 十年积蓄,能有一个长三百公里,宽一百二十公里,总面积二点二万平方公里,刚好五分之一浙江省大的富庶盆地作为基业,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这个藩国,不可能是他李献文一个人的。

 首先,他至少要安置从回部腾过来的十万人,准许下山的喀尔提锦三部接近七万人,以及十万从陕北、山西和豫东来的中原百姓,十万从河西陇右来的西北百姓。

 其次就算这个藩国是他的,但下面的贵族,不一定完全属于他。

 比如即将在安集延设立的一个亲藩方伯,就是给宗室预备的。

 这个出身宗室的亲藩方伯,归他管辖,也向他上缴赋税,封地军队他也可以调动。

 但从宗法上来说,安集延方伯却是朝廷的封臣,李献文能管,但不能随意处罚,更别提废立。

 也就是说如果安集延方伯真要跟他这郡王对着干,李献文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上书请皇帝评理。

 最后嘛,大宛盆地中朝廷肯定要驻军的,且三年一个轮换,近卫军、京营轮着来,李献文的藩军,不过是个辅助角色。

 且藩国的产出,起码一半要用来支撑朝廷在河中的军事行动,当然,皇帝也会在京城给藩国赐宅、赐商铺,让他们在京城也有一大份产业。

 说白了,未来李献文在大宛盆地的这个藩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朝廷在河中的屯垦后勤基地。

 藩国的产出则好比转移支付,即产出直接用在河中的朝廷武装身上,朝廷则在中土神洲给李献文及其后代留下资产。

 “和圃,向朝廷上书吧,请建一座年产生铁一千吨的钢铁厂,一座年产水泥两千吨的水泥厂,机械、木工、石工等百工匠人三百户。”

 李献文笑着对他的长史,江西南昌宁州人万承风说道:“孤原以为这大宛盆地如同四川盆地一般易守难攻,没想到却是个洛阳盆地。

 虽然不至于要建八关守御,但至少也需要四关,且盆地内水泽遍布,大河横流,不经过治理,实在难成鱼米之乡。”

 李献文所说,就是费尔干纳盆地有这么得天独厚的资源,却一直没有能超越两河流域与南边的吐火罗盆地,成为河中最富庶地方和中心的原因。

 这地方虽然是盆地,但硬是要翻越的话,还是有好几个缺口的,且每个缺口下面往往有一条直接流到盆地核心平原的大河,简直就是为入侵者指路的高速公路。

 所以往往在费尔干纳盆地中央发育起来的王国,只要稍微衰弱点,就会被异族从四面高山翻进来搞定。

 其次费尔干纳盆地充足的水源主要不是来自降水,而是来自四周高山上的雪水融化,这玩意就太不可控了。

 因为雨下大了,自然知道要发洪水,然而雪融化的快慢,却不可预测与监控。

 有时候山下特别热,但雪山上的积雪却因为没有达到融点,不会大规模涨水。

 等过几天天气阴沉,山下就十来度甚至几度冷嗖嗖的,但山上也是这个温度,正好融雪。

 然后一晚上大水冲下来,把农民一年所得,全给洗白不说,搞不好连人都没了。

 所以在没有能力修建水利工程的以往,费尔干纳盆地充足水源更多带来的是极大祸害而不是灌溉优势。

 要么一年的水,十几天就跑光,要么在某个你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刻,把你的家园洗个干干净净。

 所以李献文除了要建几个关隘防守以外,还要花大力气治理大宛盆地。

 至少要建两座水库,两条运河,治理超过十五条河道以及建立一堆,可能要达到上千个之多的小型水塘用来蓄水,最后起码还要建几十座桥梁,

 而这些,李献文这藩王,是完全不可能有能力来实现的,必须要朝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