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你竟然想入主君堡(第2页)
而这次来迎接莫洲桢和莫公泽俩人的,除了大量的朝廷官员以外,还有不少的镇藩勋臣,光州顺治王胡全换就在这些人当中。
胡小将现在的压力很大,虽然他是一个拥有一个半县,治下十几万人的大封臣。
但无奈这新罗哪都好,就是没有多少可以换钱的东西,每年只能靠卖粮食和人口,积攒一些些。
本来日子还过得下去,可是前段时间他们一票新罗藩臣坐不住,先是招募了三千火枪手应召跟随征西军去打罗刹人。
结果那地方太苦寒了,除了一些人口和一些皮毛以及少量金银外,什么也没捞到。
回来一算账,胡全换这十几万人的镇藩之主,竟然就盈余了六百多银元,这要是算上出兵费用的利息,完全是倒亏。
此后他们又参与了他昔日战友,如今在复兴公司北美司任职的黄阿生开拓美洲的众筹,一万多两银子和二百多百姓砸下去了,到现在连个影都没有。
不知道黄阿生到底是不是去了北美洲,去了会不会跟去瞻洲(澳大利亚)的毛祥生那样,虽然建立了几个据点,但被当地土人围攻,差点没死在当地。
这连续两次扩张失败,胡全换的日子就紧巴起来了。
而且他有六个儿子,除了老大以外,其余都无法继承家业,他必须要为这些儿子,找到出路。
“胡君,欧罗巴洲虽然不是鲜卑冰原以及北美洲东部和瞻洲那样的蛮荒之地,但欧陆的列强可不算好对付。
我这小小的世子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成事,可不敢给你做包票。”
面对胡全换、洪万达等新罗镇藩的热情,莫公泽自己都觉得吃惊。
虽然他知道大虞现在非常流行出海冒险当贵族,可那都是去大虞完全掌控的地方。
这去欧洲跟着他莫公泽干,好像并不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吧
莫公泽虽然认定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但这些人这么兴高采烈地来下注他,还是让莫公泽觉得有点不真实。
“世子,胡某自然知道,这种事,岂有谁能打包票的。
不过我老胡就是看世子是个能成事的,也相信朝廷一定会在欧罗巴留下一杆旗帜,所以自愿出钱出力,跟随世子前去历练。”
说着,胡全换就把一个黑壮的大高个叫了过来,“这是胡某昔年的风流债,好在孩子争气,允文允武,胡某愿意出六十名勇士,让他率领,跟随世子西去。”
还真是风流债,这是胡全换在南暨睡了个土人女子后留下的种,他自己都忘了,直到孩子大了找上门来,他才知道。
莫洲桢则在旁边说道:“胡君眼力倒是真好,咱们客家人历来除了种地就是打仗,只要有个好主公,那就真是死心搭地的追随。”
莫洲桢的母亲叶德妃是客家人,胡全换也是客家人,把胡全换引荐到莫公泽面前,就是他在牵线搭桥,这也是他说能给莫公泽弄到一批精兵的底气。而莫公泽这边,则稍微考较了一下,发现确实无论燧发枪还是刀矛,都很有水平,于是便立刻收下。
实际上,就是还差一点,莫公泽也会收。
因为这种跟入股差不多的投献非常东方式,别看只有小小的六十人,但这六十人的一切销,都是胡全换负责的。
相当于莫公泽除了未来的论功行赏之外,什么都不需要付出。
至于安排地方,那不多得是,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甚至希腊,多的是地方。
而其他镇藩见到胡全换投献成功,纷纷过来跟抢香饽饽差不多的方式,开始入股。
人的名树的影,鲁王莫子溶在大虞都要算是个贤王,而他儿子回来之后,皇帝又多次表示此子未来不可限量,这当然会引起这些风投的极大兴趣。
停留不过数日,莫公泽麾下就多了六百人,除了没有炮以外,莫公泽惊喜的发现,这些人的素质,放到欧洲也是顶尖的。
这让莫公泽对于回欧洲后面对乱局,又多了几分信心。
数日后,舰队启程前往东洋的原倭国之地,他们先在长崎修整几天,随后进入濑户内海,向着大阪而去。
此时的倭国之地,政治和经济中心都是大阪,因为东阳总理,太上皇莫天赐在大阪,而原本的京都,则被拆除了大部分僭越的皇室建筑后,改名为东洛,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市。
这一路来,若说莫公泽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这倭国之地了。
安静、平和、悠然,有些暮气沉沉,但也夹杂着几分生机。
这是因为此时的倭国,基本没有什么重工业,造船和冶炼,大多都被搬走。
倭国之地的主要产业其一是裱物,也就是对书画等作品进行裱装的一整套工具。
这些倭人,做事细心谨慎,有一股小心眼子钻牛角尖的狠劲,因此特别适合干这种活,目前大虞的裱物制造,基本都被他们垄断了。
其二则是水产品,如今的倭国干鲍、干贝、干鱿鱼等等产品,几乎成了神洲普通人家最常吃的轻奢食物。
其三是农产品,倭国盛产水果,果脯非常著名,目前已经在研发,很快就可以出现的水果罐头,也即将成为倭国之地的主要产业。
最后就是和女了,倭国之地的文化,让和女温柔和顺以外,又格外放得开,因此非常受欢迎,经常有神洲之人东渡,就为了享受这么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