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历史系之狼

第485章 周人不知亡国恨



    巴山。

    山林之中,郁郁葱葱。

    就看到一个佝偻的老头,手持竹杖,小心翼翼的走在山路之中。

    刚下过雨,道路变得更加难行。

    这沿路的荆棘对穷苦人向来狠辣,每往前几步,就要遭其鞭挞,小老头走的很谨慎,步伐也慢,如此走了一段距离,找了处石头坐下来,大口喘着气。

    密林之中阴沉沉的,阳光也被阻挡了。

    远处忽有飞鸟惊起,隐约之中还能听到不知名野兽的吼叫声,令人惧怕。

    可这小老头的脸上却没有多少恐惧。

    他平静从怀里掏出了干饼,慢悠悠的吃了起来,吃好了东西,再次赶路。

    随着他不断的往上走,这山路也是逐渐变得宽阔,树木已经不像方才那么密集了,明显是经过砍伐的,道路似乎也做过了处理,老头正在前进,忽有几个人从不远处的灌木里探出头来。

    带头的是个年轻后生,看到这老头,脸上顿时有了惊喜之色。

    「三伯!」

    老头看到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几个后生急忙上前,年轻人开口问道:「您怎么来了?这山路多难走啊,

    这.....」

    「好了,先带我过去!」

    后生也不多说,直接背起了老头子,几个人快步消失在了灌木之中。

    两边的场景不断的跳跃,树木杂草都在不断的后移,这一行人走出了好远,

    走过一道简陋的栅栏,终于是来到了一处营地。

    这处营地相当的简陋,房屋都是临时搭建的茅屋,基本上见不到多少妇女和孩童,大多都是男丁,有的在处理野兽的尸体,有的正在打盹休息,人倒是不少,这遍地的营地,当下就有男丁超出百余人,看远处那些空荡荡的茅屋,应当还有许多不曾待在这里的。

    老翁被背到这里来,顿时引起了众人的惊,后生们纷纷起身,前来寒暄。

    老翁跟他们一一说话,很快,老翁的儿子得知了消息,匆匆返回。

    这老翁的儿子身材高大,双手粗壮,皮肤黑,父子两人相聚,众人找了处平坦的地,让老翁坐下来。

    「家乡的情况怎么样了?」

    「东贼抢的厉害吗?」

    众人的问题有许多。

    山里的这些人,都来自山下的一个大乡,在汉周大战的时候,周国地方官员开始进行最后的掠夺,派人前往各地强征壮丁,这些生活在山脚下的百姓们脾气急躁了些,不小心跟前来强征的官吏们进行了亲密的交流,彼此交换了拳脚,而后就藏到山里来了。

    至于妇孺老弱,一方面不在征召的行列里,另外一方面,老弱在山林里也很难活下来,故而留在了家乡。

    因此,当他们看到来自家乡的老人之中,都是那么的激动。

    老头不慌不忙的给他们讲述起了乡里的情况。

    「乡里的情况很好,都不必担心。」

    「汉军占据城池之后,派了几个吏来管事,带头的是个小后生,年纪不大,

    但是做事还算牢靠,没有强征钱粮,也没有询问你们的下落。」

    「之前在前头寨修关的李三郎他们都被送回来了,他们说,那边的民夫被接管之后,很快就被各自送回去了,新朝廷不发役。」

    「什么??不发摇役?」

    众人哗然,纷纷议论起来。

    看得出,大家对此不是很相信,老头子抚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往后发不发不知道,反正现在是都给停了,该回的都回了,就连先前那几个去打仗的,都被人给放回来了。」

    「说是要授田....」

    众人再次哗然,很多百姓对均田制已经开始产生些阴影了。

    按理来说,这是个对百姓们相当友好的制度,就是因为官吏与地方权贵勾结,愣生生将其变成人见人怕的苛政。

    老头子解释道:「实授,反正乡里的授田没看到有什么不对的。」

    「还有呢?」

    「就没别的事了,授了田,查了户,时不时有吏宣讲律法,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大家各做各的。」

    众人面面相,而后又一同看向了老人的儿子。

    老头是个很出名的铁匠,他儿子也以锻造为业,平日里好打抱不平,在乡里有点名声,所以在上山之后,大家都以他为首领。

    这壮汉迟疑了下,「那父亲这次前来..:::,

    「是想劝你们下山去的。」

    「那些带着武器去打汉国的都没有被处置,还给放回家了,你们这算什么?

    而且我听那个上吏说了,汉国的律法跟周国的不同,有亡人归乡,是可以得到安置的,新皇帝登基,救免了逃走于各地的亡人.::

    2

    「父亲,就怕他们不遵守律法,等我们一下山,就被报复啊。」

    那首领绷着脸,严肃的说道:「七年前,不也是这样吗?说是赦免亡人,可山里的人下来还没几个月,就被抓起来问罪,去充了边役,再也没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