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小日子有金山银山?(第2页)

 “这就避免了官吏们以成色不好,数量不够等理由盘剥百姓。同时减少了路上的损耗,简化了税收程序,提高了效率,从此华夏正式从实物税转变为了货币税。”

 唐朝。

 听到这,李世民眼睛一亮,这似乎是个值得借鉴的制度。

 他大唐收的也是实物税,不是说收实物税不好,而是实在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

 地方官吏借着收税的机会盘削百姓也就罢了,关键是收上来的东西太杂了,什么各地土特产,咸鱼,药材,棉花应有尽有,而且运输成本极高。

 比如江南地区收上来一大堆粮食,这些粮食正常来说是要收归中央的,再由朝廷统一调配,可是京城也没那么多地方放,而且一石粮食一路上的损耗就要半石,再远一些估计也就剩个三四斗。

 所以为了不当冤大头,他只能下令将粮食存在当地粮仓,可是正常来说只要没有什么大灾害,江南当地的粮食是完全够吃的。

 那这粮仓中的粮食,最后就会全便宜给老鼠和“硕鼠”,等哪天真要用到救灾粮的时候,就会发现,粮仓莫名其妙着火了,最后一石粮食也剩不下来。

 李世民早就想过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可一直以来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如今骤闻着“一条鞭法”,他豁然开朗,收实物消耗大,他完全可以直接收钱嘛!

 “陛下,别想了,这法子咱们行不通的。”长孙无忌沉思半晌后,抬头说道。

 “为啥?”

 不止是李世民,其他人也好奇的看向长孙无忌。

 “因为咱们银子不够,所以咱们根本玩不转货币税。”长孙无忌苦笑说道。

 “那后人为何能实行……”

 没等李世民问完,长孙无忌便说出了他的猜测:“要么是发现了大型银矿,要么是外来白银流入。”

 “那用铜不行吗?”魏征思索了下问道。

 “一样,咱们也缺铜,收税直接收钱这事不只是后人想过,前人肯定也想过,但他们没有实行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说道。

 “算了,此事再议,先继续听洛小娘子讲下去。”说完,李世民率先看向天幕。

 ……

 “张居正大大,你掀起的这场改革在当时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实力得到加强,政治也相对清明,那段时期更是被称为‘万历中兴’。”

 “我们后人也常说你的这场改革为大明王朝续命了五十年。”

 听到这话,张居正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听的出来,洛小娘子的话并没有说完。

 果不其然,洛璃继续说道:“不过,你这场改革,嗯……怎么说呢,并不算完全成功?算不完全成功?”

 “反正就是那个意思,大大你应该是懂我的。”

 “一是因为你死之后,人亡政息了,万历将你十余年间辛勤编织的政治制度,基本全部推翻了。”

 全都推翻了?

 闻言,张居正面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但随机他又有些怀疑,万历那孩子并不傻,他虽然权利大了亿点,可对万历还算不错,没道理像仇人一样,死后还“鞭尸”才对。

 就在张居正想要问问,万历为什么和他反目成仇的时候,洛璃已经很懂事地开口了。

 “其实刚才也提到了一点,万历很聪明,而聪明人往往是不希望自己被束缚的,可你们‘倒拱联盟’三人偏偏对他的束缚一个比一个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看过他的课表,可以说比我们这时代高三的孩子还苦,简直就是非人能忍受的,在这样的高压下,他性格扭曲一点很正常。”

 “而且由于你的独裁,万历享受不到一点当皇帝的乐趣,所以他每天只能出宫去吃喝玩乐,可他母亲李太后,偏偏不允许他吃喝玩乐。”

 “有一次甚至直接扔给他一本《霍光传》,暗示他再这样下去,你们可能效仿霍光行废立之举,本来他小时候就被高拱吓唬过一次。”

 “李太后又来这么一手,导致他直接被吓出了心理阴影。而且最离谱的是,李太后还命你代笔为万历写一份《罪己诏》。”

 “正是因为这份《罪己诏》让你们师徒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缓和,也加重了万历心中对权利的渴望。”

 “所以才会在你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你抄家灭族,还推翻了你的大部分改革成果,考成法变成了党争之间互相攻讦的工具。”

 “节流政策基本全部被废除,清丈土地更是成了欺上瞒下,巡查官员捞好处的不二利器。”

 “唯有‘一条鞭法’被保留了下来,却也被改的面目全非,而且它本身也是你无意间埋下的一颗雷。”

 刚才听到被抄家灭族都无动于衷的张居正,听到这坐不住了。

 一条鞭法是雷?

 这怎么可能!

 这制度可是先试点,后推行的,他是多次确认没有隐患,所以才放心实行的,怎么可能是雷呢?

 【明摄宗:望洛小娘子解惑,太岳在这里先谢过了。】

 洛璃瞥见弹幕,嘴角简直比Ak还难压。

 给张居正上课,这要是让她老师知道,估计以后谁管谁叫老师还不一定呢。

 “咳,不敢当,不敢当,我就简单说说哈。”

 啧啧,你还不敢当上了,那嘴角都要咧耳根去了,还不敢当呢。

 古人们纷纷用鄙夷的眼神看向洛璃。

 “首先呢,居正大大你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但却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准确说符合你当时的情况,但不符合整个华夏的国情。”

 “不过这也怨不得你,你已经做的够好了。”洛璃先夸了一句,而后继续说着。

 “居正大大你应该很清楚,我们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贫银的国家,所以这也为什么在你之前一直没有人想着收税收银子的原因。”

 “因为银子少,所以银子就值钱,如果强行让百姓交银子,那原本只需交一石米就够的赋税,可能需要用三石米换成银子,才能抵扣税额。”

 “因此货币税一直没有实行起来,那为什么在你那个时期能够搞起来呢。”

 “因为你那个时期,商品经济基本很发达了,尤其是国外贸易很成熟,所以海外的白银大量流入了华夏。”

 “流入的源头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呕洲白银,一个是媒洲白银,还有一个是日苯白银,其中日苯占大头,据我们这个时代推测,晚明时期流入华夏的白银差不多有3亿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