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司马家族(第2页)

 在先后熬死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主后,司马懿于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真正的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共生有五女,因此司马昭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

 司马攸有一个儿子叫司马冏,他也是八王之外的参与者之一。除了司马昭之外,司马师还有8个儿子,分别是司马炎、司马攸、司马定国、司马广德、司马永祚、司马延、司马谟、司马彤。

 这个司马炎就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他一共有26个儿子,知名者18人。这其中老大司马轨在2岁时夭折,老二司马衷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西晋第二位皇帝。

 司马八达中的第三位是司马孚,他是司马家族中最长寿的人,司马孚性格温厚,谦让,从不与他人结怨,性格十分谨慎,司马懿执政的时候,他就有意避免过多的参与政事,在司马氏的几次废立皇帝的行动中,他也从未参与谋划。

 司马孚也生有九子,分别是司马骏、司马肜、司马楙、司马槙、司马通、司马斌、司马泰、司马绥、司马进。其中老六司马骏的儿子司马云参与了八王之乱。

 司马八达中的老四是司马馗,他生有三子,分别是司马瑰、司马泰和司马珪。虽然名气不高,但次子司马泰的儿子司马越却参与了八王之乱。

 至于司马八达中剩余的四位,由于没有参与反叛,所以史书中介绍的不多。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改国号为晋。

 他将9岁的司马衷立为皇太子。当时司马炎可能以为自己的这个儿子只是发育得比较慢,并没有把他的智商当回事。但随着司马衷慢慢长大,司马炎才越来越发现不对劲,自己的这个儿子可能智商有点问题。

 虽然司马炎有20多个儿子,但是废立太子却面临着很大的阻力。

 一是长幼有序,长子夭折后,次子司马衷排位居长。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此时司马衷已经有了太子妃,她的名字叫贾南风。

 这个贾南风虽然长相平平,不怎么知书达理,但她的父亲是贾充,是司马氏辅卫集团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

 而且,贾南风这个儿媳还拉拢了皇后的杨氏一族。如果要换掉太子,就等于得罪了两个大家族,所以此事就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重,在小半年的时间里无法理事。

 贾充和齐王司马攸等几个人构成了新晋的权力核心。这个司马攸本是司马昭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司马师,他的老丈人恰巧也是贾充。

 对于贾充来说,无论是司马衷还是司马攸继承帝位,对于自己的结果没有什么区别。可此时垂死病重的司马炎却回光返照,夺了贾充的兵权,开始不断地打压齐王司马攸,以至于司马攸憋屈而死。

 权衡利弊之后,司马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希望他能够在顾命大臣的辅佐之下做一个守成之君。

 之后又平衡各方势力,提拔自己的老丈人,将自己几个成年的儿子都封了王,下诏让国丈杨骏和司马亮共同辅政。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弟弟,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却没有野心。希望司马亮和杨骏能够互相制约,加上拥有诸王拱卫皇室,自己的傻儿子应该可以顺利的执掌大权了。

 本以为自己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可杨骏却趁机力排公卿大臣,亲自来到司马炎左右伺候。

 他的女儿杨皇后还扣下了诏书,传矫诏,把持了朝政,将司马亮排除在外。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正式即位。至于这个司马衷笨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年闹灾荒,到处都有饿死的人,这个司马衷竟然问大家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皇帝笨也就笨吧,在太傅杨骏的辅佐下,晋朝发展的倒也还算顺利。然而他那个彪悍的皇后贾南风却不能安分守己的做一个皇后,为了能够把控朝政,贾南风一手炮制了八王之乱。

 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司马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参与八王之乱的这8个人,我们按辈分可以划分为:汝南王司马亮和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他们是司马炎的叔叔辈,是司马衷的爷爷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