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负心汉(第2页)
此后,白居易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他辗转多地任职,在苏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便是他在杭州任职时留下的美好诗篇。
工作之余,他不但游山玩水,结交僧友,还养起了家禽。据史书记载,白居易家中一度养过近100只家禽。
后来在扬州,他与刘禹锡相遇,两人同岁且经历相似,一见如故,相互唱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他们共勉的名句。
晚年的白居易经历了诸多生离死别。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夭折,挚友元稹、刘禹锡也相继离世。
这些沉重的打击让他感慨:“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表达了他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827年,白居易升职为秘书监,后又历任刑部侍郎等职。
829年,他定居洛阳,晚年以香山居士的身份投身诗歌创作、禅修、饮酒与山水之乐,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842年,他以刑部尚书之职结束政治生涯。846年,75岁的白居易在洛阳家中与世长辞,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足见其影响力。
【历史上真正的渣男,不是陈世美,而是写下名诗的他#历史#小知识#唐朝】
有人说他是唐朝的“陈世美”,有人说他是诗人中的段正淳,他写最深情的诗,做最滥情的事,也被誉为“千古第一渣男”。
唐朝四大才女中有两个和他纠缠不清,他一生结了三次婚,与6个女人有过情感纠葛,但唯独和白居易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就是唐朝最会撩妹的诗人——风流才子元稹。元稹,字微之,公元779年出生于洛阳。虽祖上曾有过荣光,但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更惨的是他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不过元稹天资聪颖,再加上母亲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对他教导有方,因此15岁时,元稹就凭借自身努力考中明经科,可家里没背景、没人脉,求职之路布满荆棘,一度陷入困境,直到20岁他才在蒲州谋得一个小官职位。
在蒲州,元稹迎来了自己的初恋。有一回在亲戚家借住,他一眼就相中了表妹崔双文,喜欢得不行。元稹肚子里有墨水,一首《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就这么几句诗,一下就把崔双文的心给打动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沉浸在甜蜜的爱恋之中。不过为了实现光复门楣的理想,元稹决定进京赶考,并向崔双文许下高中之后便来迎娶的诺言。
可没想到的是元稹抵达京城后,当朝重臣韦夏卿看中了他的才华,有意将女儿韦丛许配给他。元稹心里明白自己出身低微,要是能跟韦家攀上亲戚,无疑是试图逆袭的绝佳机会。
于是在现实的诱惑面前,他把和崔双文的誓言抛到脑后,答应了这门亲事。
多年后或许是心中愧疚,元稹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莺莺传》,这里面的崔莺莺就是后来王实甫写《西厢记》女主角的原型,不过在《莺莺传》里,元稹为男主角张生的始乱终弃找了借口,称崔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这种说法尽显情场高手推卸责任的一面。
元稹结婚后,妻子韦丛对他关怀备至,毫不嫌弃他出身低微,还为他生儿育女,跟随他四处奔波。
然而在元稹刚升任监察御史时,年仅27岁的韦丛不幸离世,当时元稹正好出差在外,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这一份遗憾令他悲痛欲绝,为了悼念亡妻,元稹写下了《离思五首》。
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