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唐第一才女
结婚以后,娄昭君不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支持高欢的事业。那时候在军队里有马的人才能有机会升职,娄家陪嫁的马就成了高欢事业起步的关键。
娄昭君还经常给高欢出谋划策,高欢也很争气,凭借自己的才能智慧一步高升,最后成了大丞相、大将军、太师,还被封了渤海王。娄昭君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渤海王妃。
虽说日子越过越好了,可娄昭君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家里的仆人从来没超过10个,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她都亲自操持,不让高欢操心。
有一回高欢带兵出去打仗,娄昭君正好要生孩子,还是双胞胎,情况特别危险。
下人都劝她把高欢叫回来,可娄昭君说高欢在外面打仗不能因为自己生孩子这点事儿就耽误了大事,生死有命,自己能挺过去。就这么着,她一个人熬过了难关,高欢打完仗回来知道了这事,被她又敬佩又感动。
后来北魏分成了东魏和西魏,高欢掌管东魏,宇文泰掌管西魏。两边实力差不多,一直分不出胜负,这时候强大的柔然成了两边都想拉拢的对象,都想和柔然联姻。
高欢本来想让儿子去娶柔然公主,结果柔然可汗非要把女儿嫁给高欢。这一刻把高欢难住了,要是娶了柔然公主,公主肯定得是正妻,和自己一起吃苦过来的娄昭君就得变成侧妃,可要是不答应柔然就会和西魏联合,自己这边就危险了。
娄昭君知道后主动找到高欢,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分,只要能帮助高欢成就大业,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她甘愿让出正妻之位。
高欢听了感动得不行,柔然公主嫁过来后,娄昭君说到做到,主动搬走,到偏房去住。虽说地位变了,但高欢对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好。
娄昭君和高欢一共生了8个孩子,其中4个儿子先后成为皇帝,两个儿子被封为王爷,两个女儿分别成为北魏孝武帝和东魏孝静帝的皇后。
高欢去世后,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基业,这个高澄就是兰陵王高长恭的父亲。高澄在准备篡位称帝时不幸被自家厨子杀害。
随后娄昭君的次子高洋逼迫东魏皇帝禅让,建立了北齐王朝,追封父亲高欢和哥哥高澄为皇帝,尊娄昭君为皇太后。
高洋刚开始把国家治理得还不错,后来却变得爱喝酒,沉迷玩乐。高洋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殷即位,但娄昭君的三子高演和四子高湛与诸位辅政大臣爆发激烈矛盾。
为了维护北齐政权稳定,娄昭君与两个儿子发动政变,诛杀辅政大臣,废除了高殷的帝位,立第三子高演为皇帝。
高演在位时勤于国政,关注民生,但年仅27岁就去世,将皇位传给了娄昭君的第四子高湛。高湛本是一位仪表堂堂、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后期也变得暴虐无道,年仅32岁去世。
不过,由于娄昭君这几个皇帝儿子早期英明决断,后期却大多残暴变态,整个北齐王朝更是被称为“禽兽王朝”,而且无一人活过40岁。
所以人们也笑称娄昭君自带“神经病基因”,才导致儿子们一个一个发病。不过真相咱们已不得而知。
【隐匿诗人的老祖,用一生诠释什么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历史小知识陶渊明】
他已五次当官,又五次辞官,一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道尽了他的无奈与挣扎。
他随手写了一封辞职信,竟成为千古名篇,圈粉无数,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就是“裸辞种地第一人”——陶渊明。
提到陶渊明,我们就能想到田园生活。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潇洒和淡然。
你以为他是隐居世外的高人,而实际上,他又何尝不是在经历着你我这般“生活鸡飞狗跳,人生一地鸡毛”的日子?只不过他做了你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成了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