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流贺季真(第3页)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踏上探寻贺知章人生轨迹的旅程,去揭开这位诗人神秘而又精彩的面纱。
公元659年,贺知章出生于现今的浙江杭州萧山。虽然家道中落,但凭借族人的知识和母亲的辛勤付出,贺知章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年少时,他的诗文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其早年诗作大多散佚。仅存的《望人家桃李花》已足见其深厚功底与不凡才情。
36岁时,贺知章在武则天长安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考中状元,成为浙江历史上首位有记载的状元郎。这份荣耀让他自此踏上仕途,开启了长达50年的官场生涯。
初入官场,贺知章任职国子四门博士,后经陆象先、张说等众臣举荐,一路升迁,历任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
在复杂多变的朝堂局势中,历经高宗、武后、开元三大时期,见证了唐朝的辉煌,却巧妙避开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始终稳坐官位,从未被贬,堪称奇迹。
贺知章的官场顺遂离不开他豁达超脱的处世智慧。面对朝廷中激烈的权力斗争和派别纷争,他头脑清醒,不盲目站队。
例如在武周时期,众人纷纷在武则天与李唐宗室的博弈中选边,贺知章却选择独善其身,远离权力核心,安心担任大学讲师,专注于教学与学术研究。
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实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睿智之举。
在风云变幻的朝政中,力挺李唐宗室的骆宾王、讨好武则天的宋之问、得罪武则天的陈子昂、见风使舵的上官婉儿等皆未能善终,唯有贺知章稳如泰山,笑看风云。
然而,命运还是给贺知章的人生添了一抹小波折。60岁时,他担任礼部侍郎,负责选拔进士。在重视科举的古代,这是一份重要且体面的工作,更是年轻官宦子弟进入体制的重要途径。
因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贺知章被举报徇私舞弊。愤怒的家长和考生围堵贺知章,面对混乱场面,他不慌不忙,甚至翻墙与众人真诚沟通,尽显率真性情。
但此事最终还是传到皇帝耳中,皇帝认为他不善处理此类复杂事务,将他调任为太子老师。这一事件看似是仕途挫折,却也让贺知章得以远离朝堂纷争的漩涡中心,专心教导太子。
此后,他的官职不断升迁,且多为闲职,有名誉而无太多繁杂事务,十分契合他的养老心愿。或许这背后是贺知章深谙朝政复杂,故意为之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贺知章的人生不仅有顺遂的仕途,更有一段段令人传诵的文坛佳话。天宝初年,42岁的李白初入长安,在紫极宫拜访贺知章。
当时李白还是无名小卒,而贺知章已名满天下,但李白毫不怯场,主动自荐。贺知章读了李白的《乌栖曲》后,惊叹其用词大胆、意境狂放。李白又献上《蜀道难》,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名句,让贺知章拍案叫绝,直呼李白为“谪仙人”。
李白受宠若惊,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中写道:“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从此,李白“谪仙人”的名号不胫而走。
两人也因之结缘,相谈甚欢,且都酷爱饮酒,常在一起畅饮。一次,两人相约饮酒,贺知章兴致勃勃拉着李白直奔酒肆,入座后才发现未带酒钱。
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象征三品以上官员身份的金龟,让人拿去换酒,与李白畅饮。这番豪爽洒脱,让李白深受感染。
后来李白在《将进酒》中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便有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影子。
贺知章不仅是李白的知己,更是他的伯乐,正是他的大力推荐,李白才得以走进朝廷,在文坛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