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第249章 心理侧写(第2页)

 对此,周益民甚至上了点干货,聊到了一种刑侦手段——心理侧写。

 那是刑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下应该是还没有的。

 这玩意最早出现,应该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几年前,在美国纽约有一个自称f.p.的炸弹疯子在城市里陆续的安置炸弹,造成多起重伤事件,同时不断向警方跟报社写信挑衅,时间跨度达16年之久,传统的刑侦手段对此无能为力。

 因此,警方找了一名犯罪精神病学家帮忙。

 他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于炸弹疯子进行心理分析,得出了十一条结论,他建议警方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将这些分析公布出来,甚至大胆的预测了炸弹疯子被逮捕时的穿着。

 正是根据那些分析,警方最终捕获了罪犯,惊奇的是他符合犯罪精神病学家的每一条分析,甚至连衣着也丝毫不差。

 那是犯罪心理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从那以后,这种利用罪犯行为描绘其心理特征为侦破,审讯提供帮助的学科也成了现代刑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张所长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远处的公安就忍不住说道:“没这么玄乎的吧?”

 周益民笑道:“应该是有点用的。”

 侧写师,在后世可是很出名的,尤其是一些电视剧里面,更是拍得无所不能,能预测罪犯下一刻要干什么一样。

 其实,侧写师也没有那么神奇,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多观察,更多思考而已,没必要将他们神化。“我们这有个案子,一直……”有人嘴快。

 旁边的人连忙咳嗽两声提醒:“咳咳!”

 那人连忙闭上嘴。

 张所长却笑道:“这个案子不用保密,知道的人不少,不妨让益民分析、分析。”

 他很给周益民面子。

 得!所长都这么说了,那人也就不再顾忌,将案子告诉周益民,让他侧写一下,看罪犯下一步行动大概怎么样。

 周益民听完,综合了派出所给的线索、信息,分析罪犯的潜在心理,从而逐步的缩小信息,以交叉和类比的方式,说出了罪犯可能去的地方,下一步大概率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