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指导和名额(第2页)

 周益民听得全神贯注,时不时抛出一些问题,黄国伟也都耐心解答。

 三人走进饲料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高大的厂房。

 厂房内空荡荡的,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

 偌大的空间里,只有他们三人的脚步声在回荡。

 原来,厂房修建完成后,前来帮忙的各村村民都已返回各自的村落,忙完之后,还要回到村里,继续忙农活,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没有办法,这个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周益民环顾四周,看着那一台台崭新的机器,不禁暗自感叹,到底是公社,出手就是不一样。

 这些机器可比周家庄饲料加工厂的先进多了。周家庄的设备还是他费了好大劲,托了不少关系才弄到手的。

 黄国伟留意到周益民的神情,误以为他对厂房或设备有所不满,心中一紧,连忙问道:“周股长,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

 周益民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只是突然想到周家庄的情况,有些感慨。”

 黄国伟松了一口气,要是建成这样,还有不满的话,的确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毕竟黄书记交代下来,就是周益民提出来的意见,只要是可取的,都要听。

 接着,他们来到饲料生产车间。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谷物香气。周益民走近一台台设备,仔细查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

 他看到那崭新的机器,点了点头,询问道:“设备看起来还不错,都是按照我之前给的建议购置的吧?” 黄国伟连忙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说道:“是啊,周股长。您给的建议太实用了,我们完全照着您说的来办。不过,在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把控方面,还得请您多指导指导。”

 周益民在车间里来回踱步,像一位严谨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仔细观察着设备的运行情况,眼睛紧紧盯着运转的齿轮和传送皮带。

 随后,他拿起一些生产出来的饲料样本,先是放在鼻子下轻轻嗅闻,感受气味是否纯正,接着用手捻了捻,通过触感判断饲料的质地。

 林国怀跟在后面,看着周益民那专业、专注的模样,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他就不信,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在他的眼里,饲料,不都是长一个样子吗?

 过了一会儿,周益民停下脚步,神情认真地对黄国伟说道:“目前来看,设备运行还算正常,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还需改进。

 就拿饲料的搅拌环节来说,时间和力度的把控不够精准,这可能导致饲料混合不均匀,影响品质。还有,原材料的筛选得更加严格,绝不能让杂质混入,不然会直接影响牲畜的健康。”

 黄国伟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周益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随后,周益民又对饲料厂的仓库进行检查。

 仓库里堆满了各类原材料,麻袋码放得整整齐齐。

 他查看了仓库的通风和防潮设施,发现通风口设置得不太合理,容易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使原材料受潮变质。

 周益民向黄国伟指出问题:“应该在仓库顶部增设几个通风天窗,同时在地面铺设防潮层。”

 黄国伟连忙将周益民的建议给记录上,等到时候开会的时候,集中讨论,看看这个办法可不可行。

 “好的。”

 接下来就轮到,运输环节,周益民了解到目前主要依靠人力搬运和简单的板车运输,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饲料包装破损。

 他思考片刻后,建议购置一些小型的运输推车,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损耗。

 林国怀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周益民有条不紊地进行指导。

 他不禁感叹,周益民年纪轻轻,却有着如此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难怪公社领导对他如此看重,周益民确实有真本事,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黄国伟对周益民提出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建议,都认真记录并表示会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