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钓鱼(第2页)

 有了第一条鱼的收获,周益民的信心大增,没有想到钓鱼还

是挺简单的,都不明白,为什么后世中,会有那么多人“空军”。

 他重新挂好鱼饵,再次将鱼钩甩入水中。

 这一次,他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浮漂又有了动静。

 这一回,咬钩的鱼儿似乎更加狡猾,浮漂先是轻轻点了几下,然后慢慢下沉,接着又突然上浮。

 周益民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没有立刻提竿,而是等浮漂再次下沉并稳住后,才猛地用力提竿。

 这一竿下去,竟钓上来一条鲤鱼,足有一斤多重。

 鲤鱼在水桶里扑腾着,溅起的水打湿了周益民的裤脚,但他却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就在周益民准备继续钓鱼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转头望去,只见几个年轻人也来到了河边,正是去河里抓鱼的阿强他们。

 阿强看到周益民,兴奋地打招呼:“十六叔!你也来钓鱼啦!”

 周益民笑着回应:“是啊,你们今天又来抓鱼啦?”

 阿强点点头,晃了晃手中的渔网,说道:“对,昨天收获不错,今天再来碰碰运气。”

 说着,他们便找了一处地方,下到河里开始抓鱼。

 不过他们还是有分寸,离开周益民钓鱼的地方,还是有一段距离,生怕影响到周益民钓鱼。

 阿强他们在河里嬉笑打闹,溅起一朵朵水。

 周益民看着他们,心中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也是这般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他笑着摇了摇头,收回目光,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钓鱼。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益民又陆续钓上来几条鱼,就这样,水桶里的鱼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有些炽热。

 周益民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便收拾好钓具,准备回家。

 他提着装满鱼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过阿强他们时,阿强看到周益民水桶里的鱼,羡慕地说:“十六叔,你这收获可真不小啊,钓了这么多鱼。”

 周益民笑着说:“你们也不错啊,看你们抓的鱼也不少。”

 阿强嘿嘿一笑,说道:“十六叔,晚上来我家吃鱼啊,咱们一起好好热闹热闹。”

 周益民摆摆手,说道:“不了,今天家里还有事,你们自己吃吧,下次有机会再聚。”

 说完,周益民便和他们告别,继续往家走去。 回到村子,周益民刚走进家门,周益民奶奶便迎了出来。

 看到水桶里的鱼,周益民奶奶惊喜地说:“哇,钓了这么多鱼啊,今天中午有口福了。”

 周益民笑着将鱼交给周益民奶奶,自己则坐在院子里休息。

 不一会儿,厨房里便飘出了鱼香。

 周益民奶奶熟练地将鱼洗净、切块,然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葱姜蒜、酱油等调料,加水炖煮。

 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红烧鱼就出锅了。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红烧鱼。

 可能是自己劳动所得,周益民觉得这红烧鱼,好像比之前吃到过的红烧鱼都要好吃不少!

 周益民提着满满一桶鱼回到村子的消息,就像一阵风,迅速在周家庄传开了。

 村民们听闻周益民收获颇丰,心中纷纷泛起了涟漪。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鱼肉,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生完孩子的家庭来说,改善伙食就显得更为重要。

 王嫂家,她正对着丈夫赵大哥念叨:“你瞧瞧,益民钓了这么多鱼,咱也不能落后啊。你收工之后,也去河边碰碰运气,要是能钓几条鲫鱼回来,给我补补身子,这奶水足了,孩子才能吃得饱。”

 王嫂一脸期盼地看着丈夫,眼神中满是对鲜鱼的渴望。

 她刚生完孩子不久,身体虚弱,营养不够导致奶水不足,这在当时是很多产妇面临的通病。

 赵大哥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说:“我也没怎么钓过鱼,能行吗?”

 王嫂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试试呗,说不定运气好呢。益民能钓到,咱也可以。”

 像王嫂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一时间,村子里不少人都动了去钓鱼的心思。

 原本平日里没什么人去的河边,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收工后的村民们纷纷扛着自制的钓具,来到了河边。

 周益民也过来,他觉得钓鱼好像真的会上瘾一样,要不是下午的时候,太阳太猛,估计也会出来钓鱼。

 他现在稍微能明白一下,在后世的短视频中,看到有那么多人喜欢钓鱼,甚至是有一些人,为了钓鱼,已经到达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周家庄的村民,有的拿着用竹竿简单绑上线和鱼钩的鱼竿,有的甚至连鱼饵都是临时准备的,有的用馒头掰成小块,有的则挖了些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