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对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第3页)

 孔子所言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穿越了悠悠千年的历史时光隧道,依然在现代社会的广袤天空中回响着深沉而有力的警示之音。它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漫漫征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审慎辨别那些可能潜藏在暗处、扰乱社会秩序、误导公众认知的 “异端” 因素。我们应当以理性为舟楫,以包容为胸怀,以批判为利刃,勇敢地迎接多元思想的冲击与挑战,精心守护好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确保社会在和谐、有序、包容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防止因对 “异端” 的过度敏感与盲目排斥,而错失思想碰撞所带来的创新契机;又要避免因对真正有害 “异端” 的忽视与纵容,而致使社会陷入混乱与危机的泥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异端” 思想也巧妙地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改头换面,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一些不良分子利用算法推荐的漏洞,向特定人群推送极端思想、虚假信息或不良文化内容。他们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将这些有害信息精准投递给那些容易被影响的个体,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们的认知与价值观。这种基于先进技术的 “异端” 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段,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对社会的潜在危害也更大。

 从教育层面来看,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世界、辨别是非能力的重任。除了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主流价值观教育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提出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分析。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科学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理性的交流与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筛选出真实、有用的信息,不被 “异端” 思想所迷惑。

 在文化传播领域,各类文化创作者与传播者也应当坚守道德底线与社会责任。在追求创意与流量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观为代价。文艺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应当传递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还是影视作品,都应致力于塑造美好的人性、弘扬正义与善良,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对于那些传播低俗、暴力、歧视等不良思想的文化作品,文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审查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这类 “文化异端” 流入市场,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此外,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为应对 “异端” 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各国间的文化对话与理解,倡导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艺术演出等,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与偏见,减少极端民族主义等 “异端” 思想滋生的土壤,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社会成员也都应当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与价值担当。我们要时刻保持对 “异端” 思想的警觉,当发现身边存在不良思想传播的现象时,要敢于站出来进行抵制和纠正。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多分享一些正面的新闻报道、感人的故事、有益的知识等,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倡导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总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句古老的箴言,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异端” 思想的存在与传播不可避免。然而,只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从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个层面入手,秉持理性、包容与批判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抵制 “异端” 思想的侵害,让我们的社会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内涵,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充满希望的世界。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教诲,以智慧和勇气守护好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