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投名状(第2页)

 (在零九年,这种大型点对点借钱,利率也都在百分之十以上,高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十五,但都是朋友,这融资成本相对要便宜许多,甚至人家地产商还十分乐意跟这些集团扯上关系,这个主因么,他不怕借钱,就怕借的少了,然后好给你集团拉上自己的战车,以后还钱再说。)

 在往下就是那些台面下面的了。

 这时代也是个地方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上面为了活跃金融业逐步放手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逐步入主控股这些地方银行。

 然后再联合这些地方银行,在各地办理分行。

 最后以高于市场利率百分之一的利率开始吸储,最后打包这些银行,再二级市场上做中长期理财,使自己的资产在短期内膨胀,手里也握有大量的现金流。

 然后你房地产公司这几年不是不让上市么?

 好,我这边做漂亮财报,去港岛上市,收割一波。

 然后在国内通过充裕的现金流,购买房地产相关的上市公司(比如铝材,钢材,装饰材料等),套牌,在收割一波。。。。

 这事在那个年代都是不公开的秘密,不少咳咳。。。

 其中玩大的,玩翻车的比比皆是,当一地鸡毛以后。。。。

 (仔细观察,那些恒。。。碧。。。他们后面都有银行。。。如果再往深处看,那就是咳咳。。)

 最后一个台面下面的,可以说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集合体。

 具体怎么玩呢?

 也简单。

 p2p模式,走起。

 这时代,网络借贷,各种小额贷款早已满天飞。

 一些地产公司,他们自己不玩,用白手套玩,甚至弄好几十个小号玩。

 缺钱,想办法,高利率集就是了。

 特别一些会玩的,弄出返现活动什么的,不光在手机上玩,还带着自己员工一起玩。

 通常这就是跑的快,谁最后一棒谁倒霉。

 不知道有没有人碰到过这样事。

 (笔者零几年在一家上市公司,三年集二十多个亿,幸亏笔者不是关键人物,看不行就撤了,后来。。。哈哈哈,但这其中套路,呵呵呵。)

 吕老板人还算不错,没走最恶心的道,而是选择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