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江湖无常(第3页)


 你问我干啥呀?你问问贤哥行不,五哥行不。”


 贤哥一瞅,笑着说:“坐吧,兄弟,喝酒,来来来来,坐这。”“啪啪”的,大伙就往那一坐,这杯酒喝下去,最憋屈的那得数老伟子了。


 咱说社会可不就这么回事嘛,对不对?你没人家硬气,而且跟人家关系也不咋靠得住。


 就说高大平跟贤哥,那可完全是两回事儿,高大平那是图财的主儿,咱说这钱到了他手里头,你想再抠出来,那可太难了,跟那王八犊子似的,抠都抠不动。


 再看贤哥,那是只要认定你是兄弟,给你办事儿,那可是一分钱都不要,就想着把事儿给你办得妥妥当当。别的大哥可就不一定是这样了。


 这顿饭吃完了之后,老伟子那是灰溜溜地就回去了。


 不过好在啥呢,他遭这罪的这一出,还有这些事儿,兄弟们也好,其他社会上的人也罢,都没瞧见,只知道是老伟子找高大平到那月亮坡水库,跟长春这帮混社会的比划了一下子。


 至于最后谁输谁赢了,那谁也不清楚。


 咱再说这头,周景山一把搂住宋良民,笑着说:“民哥呀,你呀算熬出头啦,真是熬出头啦!!


 我这儿子行吧,是不是?


 太行啦!!,这老五太争气啦!你瞅瞅人家这帮兄弟。”


 当爹的看着自己儿子,不管是走黑道也好,走白道也罢,只要在社会上能混出个样儿来,那绝对是够用,而且身边还能交到这么多的好朋友,那还有啥可说的,还有啥可唠的,对不对?


 这时候焦元南也把杯子举起来了,嚷嚷着:“行了行了行了,就这点事儿,咋的,没完没了啦!来来来,整一口…来。”


 说着,把酒杯往起一拿,“嘎嘛”一声,大伙这么一碰杯,你还别说,整件事儿办得倒也挺圆满。


 今天的故事,就从咱们伟大的首都四九城说起。


 四九城这地方,可谓是藏龙卧虎,毕竟是天子脚下,向来不缺能人志士。


 有句话说得好,没去过深圳,就不知道自己钱少,没到过北京,就不知道自己官小。


 还有这么个笑话,在北京有一回刮大风,一棵大树倒了,砸倒了6个人,这6个人里,有3个是科长,2个是处长,还有1个是局长,由此可见北京的干部数量之多。


 当然了,这只是个玩笑话,不过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天子脚下,干部自然是不少的。


 而且在这儿,有许多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虽说官职或许不是特别大,但手中都握着实权。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是总政下属一个军需处的处长,姓郭,名叫郭振。


 郭振出生于1940年,16岁就参军了,他家没什么背景,所以在部队里只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他先是在吉林省军区后勤处工作,后来到了沈阳,又从沈阳辗转调到了其他地方,一直从事后勤相关工作。


 大家都知道,部队里的后勤工作可是个肥差,郭振也从中积累了不少财富,有了钱之后,便开始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了,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也不是没道理的。


 后来,郭振从地方来到了京城任职。


 到了这儿,有些事他不方便亲自出面,通常都是让自己的妻儿去处理。


 郭振有一儿一女,小女儿正在国外留学,大儿子叫郭华,出生于1966年。


 郭华接触社会比较早,不过他属于那种不学无术的人,连中学都没念完就辍学了。


 虽说这孩子脑子还算灵活,可却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毛病。


 自从接触社会,尤其是到北京这几年,他结识了不少社会上的人,追捧他的人也挺多,因为他父亲手握大权,像后勤改造、营房改造等诸多管理项目都在他父亲的掌控之中。


 所以,他身边少不了那些想要攀附的人。


 郭振父子是朝鲜族人,郭华身边大多也是朝鲜族的老乡,其中和他走得最近的,是一个叫朴国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