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不要管的太宽
大殿内群臣都傻了。
给科举士子们免税,怎么还和仁义之道有关系,怎么联系上的?
我们读书很多,你骗不了我们的。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问题,赋税是做什么的。
能出现在这里的,都是朝廷重臣,俸禄上千石。
普通百姓辛苦一年,获得的钱财也不及我等一个月的收入。
我等的收入是哪里来的,众位也都心知肚明。
要是免除赋税的人越来越多,我等俸禄不变,也就意味着普通百姓要承担的赋税也就越来越重。
加重百姓负担,岂不是有违于仁义之道。
还是说,诸位愿意减少自己的俸禄?”
不用想,当然不可能。
没有谁会同意,通过减少自己的俸禄,给另一部分人免除税负。
“孔太常提出要给科举士子减免赋税的时候,可曾想过朝廷的赋税从哪来,
可曾想过天下万民,想过他们背负了多少赋税。
还是说,在孔太常眼中,他们都不值一提,就应该承当倾尽所有。
自己都吃不上饭的时候,还要供养天下读书人。”
孔臧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想好的说辞都在道德高地之下。
即便以后人口增多,粮食产量提高,但科举士子免税,就是会导致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提高。
“科举要用纸,要用墨,这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
陆鸣继续发问,“科举的纸是造纸坊造的,科举的墨是制墨坊造的。
越来越多的纸质书籍是印刷厂印刷的。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出现,要感谢这些行业的发展。
是这些行业的匠人们,为读书人增多,为天下教化大兴提供了基础条件。
读书人们不思感谢,还没当上官呢就想压他们一头,要是当上官后,会不会把他们敲骨吸髓。”
陆鸣的话,已经和骂人没多少区别 还是骂他们忘恩负义。
“能读书,会读书,并不是读书人能高人一等的原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能配得上朝廷发放的俸禄。
配得上从百姓手中收取的赋税。
寸功未立者,有何面目要求减免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