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兼听则明(第2页)

 

科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所有参与科举的士子,即便不感谢陆鸣,也不能说他的不是。

 

否则会被别的士子认为有忘恩负义的嫌疑。

 

但陆鸣又亲口否决了他们可能获得的优待,还将其与仁义之道联系在一起。以后谁再重提此事,也难以绕过这个问题。

 

可以说,陆鸣在他们获得优待的路上,放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有没有可能,孔太常所说的免除赋税,是给那些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者,并无是给所有读书人。

 

按照第一次科举的情况,大概二十人之中才能有一人通过郡试,最终能进入殿试者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孔太常所谓的福祉,只是给少数人的。”

 

有人不同意,“给少数人的又怎样,我们考过郡试不就成了少数人么。”

 

“可是,我等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真的像富民侯所说,我们因自己会读书就觉得高人一等么。

 

诸位可还记得,何为读书人。”

 

陆鸣四句,回响在他们的脑海中,为生命立命这句更是反复敲打着他们的心脏。

 

“我等寸功未立,怎能平白受朝廷恩典,将赋税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读书人群体中,意见并不统一。

 

武德充沛的大汉,天下人早已习战场觅封侯,科举又给了他们另一条升迁之途,正是欣欣向荣之际。

 

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讲,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对于朝廷,对于升迁路径,他们前所未有的满意。

 

并不是他几句话就能挑拨情绪的。

 

孔臧的打算落空了,他低估了天下读书人的羞耻感,低估了陆鸣长久以来形成的威望。

 

他更加低估的是,对于仁义道德的解释权,早已不在他的手上。

 

陆鸣可以挥舞仁义的大棒,对他发动猛烈反击。

 

“听说隆虑侯被御史大夫给带走了。”

 

人群中发出嗤笑声。

 

“他以为天下读书人如同他想的一样蠢么,会受他的挑拨去攻击富民侯?”

 

“隆虑侯家门不正,屡出事端,却又把事情怪在富民侯头上。

 

如今还想借刀杀人,也算自作自受。”

 

陈桥还不如孔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