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第2页)

 高阳对此,附和的道,“这一切,皆陛下之功也!臣万万不可邀功!” 

 他心里清楚,大军凯旋回朝,还有河西之地这么大一块地盘,武曌不可能还有闲心出城闲逛,还刚好逛到了定国公府。 

 这一定是有事找他! 

 高阳隐约猜到了一些,他静静等待着武曌开口。 

 武曌自嘲道,“这一切皆高卿之功,高爱卿也不必在朕面前自谦。” 

 “今日朕前来定国公府,有一事要问高相。” 

 武曌侧过身子,一脸正色的看向高阳说道。 

 高阳故作诧异,好奇的道:“臣敢问陛下,是何事?” 

 武曌直视着高阳的眸子,一字一句的道,“朕想问高相,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河西?!” 

 这个问题困扰了武曌许久,朝中百官虽也递了不少折子,但却始终不能让武曌满意。 

 因此一下朝,没过多久,她便亲自来了一趟定国公府,寻求高阳的意见。 

 这话一出,高天龙也陷入思索之中。 

 仗打赢了,这只是其次,战后处置,才是最为令人头疼的地方。 

 尤其是河西这么大一块地盘,还有匈奴人,羯族人等在此地栖息,这就更难处理。 

 高天龙看向高阳,他知晓这个孙儿擅毒计,不走寻常路,也擅带兵。 

 但这却涉及到治国,且是治国之中,极为棘手的一类! 

 对此。 

 高阳十分淡定。 

 他朝武曌开口道,“陛下,河西土地极为肥沃,沧澜山脉常年被积雪覆盖,有融雪径流贯穿河西大地!” 

 “并且此地温度,也极为适宜耕种。” 

 “此地在臣看来,若不用来屯田,简直是暴殄天物!陛下何不迁徙关中、青州,雁门三地的百姓,以及天下各地的罪犯,将士,移民几十万,前去屯田?” 

 “镇岳泽、乌兰山大片土地,若每亩产栗三石,迁徙三十万人,不出五年,便可囤粮百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