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可以当纪念品用(第2页)

这是针对新来的难民还有流放人员的。

原本的那些村民,压根就不会来。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是村长照顾他们的,也在考验新来的呢。

真要是需要粮食,村长手里就有,比城里店铺里还要好呢。

但是现在村长在观望这些人,才没有拿出来。

人群一阵骚动,很快排起了长龙。各家各户的男人扛着口袋、挎着篮子,女人们抱着瓦罐、端着簸箕,脸上都带着过年似的喜气。

“赵石头家!苞米三十斤!高粱十斤!豆子十斤!”老童生戴着断腿的老花镜,对着手里的名单,嘶哑着嗓子喊。

赵石头爹老赵头咧着嘴,把粮倒进自家带来的大麻袋里,沉甸甸的,压得他腰一弯,心里却踏实得像坠了块金子。

“王寡妇家!苞米三十斤!高粱十斤!豆子十斤!”王寡妇赶紧把带来的旧瓦罐和布口袋递上去。

看着金黄的苞米粒哗啦啦倒进罐里,她紧紧抱着罐子,冰凉粗糙的陶壁贴着胸口,那点沉甸甸的感觉,比什么都实在。铁蛋有粮吃了。

分粮一直持续到天黑。空气里弥漫着新粮干燥好闻的气息。拿到粮的人家,扛着袋子,脚步都轻快了几分。没分完的粮食堆在村行政楼里,像座小小的金山。

夜深人静。季如歌独自走进堆满粮袋的屋子。

她伸出手,指尖拂过粗糙的麻袋表面。心念微动,角落里几袋苞米和黄豆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是她存在空间里的“底牌”。做完这一切,她才离开库房。

第二天,老童生抱着几本簇新的账册和一大包东西,兴冲冲找到季如歌:“村长!种子订下了!最好的!按您说的,耐寒的苞米,沉穗的高粱,出油多的豆子!定金交了,开春化冻就能送来!”

他把那包东西放在桌上摊开,里面是几十个油纸包,每个上面用墨笔写着字:“苞米种(耐寒)”,“高粱种(大穗)”,“豆种(油多)”。还有一小包,写着“菜种(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