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梦想当咸鱼
第1641章 水 陆 我全要(第2页)
孩子们认真抄写,稚嫩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意思清楚。
京城来的密报依旧简短:“帝咳血,药石难进。”
“京畿流民聚众抢粮仓,被禁军镇压,死伤百余。”
“大理寺卿赵德明,昨夜悬梁。留书称‘愧对君父,罪孽深重’。”
季如歌扫了一眼,丢进火炉。大理寺卿赵德明?她记得那张罪状纸上,他排在中间位置。看来是撑不住了。恐惧的蔓延,比刀更快。
船坞没有停。第一艘船下水后,船骨架上又搭起了新的龙骨。更多的硬木运来,更多的工匠加入。季如歌要的不止一艘船。
“村长,铁锭快用完了。”管仓库的汉子来报。
“找胡记,再买。”季如歌说。江南商路抽成的银子,流水般花出去,换成铁、木、粮、布。
楚骁的信又到了。这次不是派人,是信鸽。纸条上字迹潦草:“船速试?北狄秋肥马壮,皮货药材正丰。”
季如歌把纸条递给老船工和边军头目:“能跑吗?”
老船工摸着胡子:“船新,桐油未干透,但跑一趟短途试水,问题不大。正好试试北边水道深浅。”
边军头目点头:“入北海前,有段险滩。过了险滩,就是北狄几个大部落的草场外围。他们常在河边易货。”
“准备装货。”季如歌下令,“盐,带五百斤。铁锅,带五十口。粗布,带一百匹。粮食……带三百斤黍米。”
这些都是北狄人急需,而北境相对充裕的东西。盐和铁锅,利润最高。
装货那天,河滩上挤满了人。盐袋、铁锅、布匹、粮食,被小心地搬进船舱。船吃水深了一些。
楚骁派来的五个老边军,加上南方来的两个熟手船工,组成了第一支船队。领头的边军姓韩,脸上有道疤,眼神沉稳。
“韩头儿,这趟是探路。”季如歌站在船边,“货能换就换,换不了就回。安全第一。遇到北狄人,照规矩来,先亮楚校尉的旗号。”一面绣着“楚”字和狼头的旗子插上了船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