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先做部署(第2页)
“这是最后支援。告诉他,若事不可为,可设法逃来北境,保他一命。”
初春,朝廷旨意到:斥责北境“拥兵自重,目无朝廷”,令季如歌即刻入京“述职”,并交出兵权,由朝廷指派官员接管北境、岭南防务。
这是最后通牒。季如歌拒接旨意。使者悻悻而归。
战争已不可避免。季如歌站在黑石坳堡垒上,看着南方烟尘扬起。朝廷大军,终于来了。
十六皇子拖延的时日,成为北境宝贵的喘息之机。
季如歌下令:全力运转。农研坊扩大育种田,抢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
药坊日夜赶制金疮药、止血散。军械坊炉火不熄,全力生产火铳、弹药,并尝试小批量铸造更轻便的野战炮。
通往岭南的秘密商路加大运输频次,运回硫磺、锡石、以及南方稻米。边境防线再次加固,黑石坳堡垒增设炮位。民兵操练改为一日两次。
十六皇子承诺的部分物资,通过伪装商队零星送达。数量不足,但聊胜于无。
他同时传来消息:兵部贪腐案即将审结,尚书大概率罢官,但新任尚书是皇帝心腹,主战派。边军粮草已续上,新的进攻可能在秋后。
“秋后…”季如歌看着地图,“我们还有不到四个月。”
她召集所有管事:“列出最紧缺的物资清单。尤其是军械坊和药坊需要的。”清单很快呈上:精铁、焦炭、硝石、几种特定药材。“采购。动用所有代理渠道,加价三成,分散购入。期限,两个月内到位。”“资金…”“动用储备金。必要时,预售部分明年粮种份额。”
庞大的采购网络悄然启动。北境的需求推高了周边数州相关物资的价格,引来些许猜测,但战备时期,各地物资流动本就频繁,未引起太大注意。
与此同时,季如歌加强了内部管控。所有入境人员严格筛查。
各村实行连保制,陌生面孔必须上报。
工坊区增派巡逻,特别是雷公坊和火药作坊。她派出一支精干小队,潜入岭南与朝廷控制区的交界地带,监视官方动向,并伺机散播谣言,夸大岭南土司的不满和山匪势力,制造混乱,延缓朝廷可能从南方发起的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