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犒赏(第2页)

急脚递是我国宋代快速军邮制之称谓。它是在北宋同辽、金、西夏作战的特殊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初期只是在全国重点地区和线路上设置。

当时宋在边境上设立急脚递,以日行400里的速度,“传送边(关)上机宜切要文字”,直达首都汴梁。

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宋人形容金字牌“光明眩目”,传递时“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里,不以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予备人出铺交受”(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

金字牌急脚递如同古之羽檄,中国历史上有关其最著名的一段史实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以宋高宗名义一天内连发12道金字牌传达命令,勒令在抗金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驿传的公文传递旧时有三个级别,分别叫做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是最快的,每天要行四百里,只在军队行动有战事时才使用。熙宁年间,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同古代插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这种急脚递用红漆黄金字的木牌,光亮耀人眼目,随驿马飞驰有如闪电,望见的行人无不躲避,每天能行五百多里。如果有军事前线需要紧急处置的机密事项,则金字牌自皇帝御前直接发出,三省、枢密院也不能参与。

文书至,铺卒皆腰系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文书以行,闻者皆避道,铺兵一昼夜行400里。可以说,大宋朝的邮递行业速度已经非常快的了。皆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正是对邮递行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