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64章 5k5超超超大章之东边不亮西方亮(第2页)

 

那是方法论入场。

 

那是整个技术方向的理论底盘和逻辑骨架。

 

专家们迅速翻到哲学系提交的《〈技术通用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专题》,越看越沉静,眼神越来越专注。

 

“这动静不小啊,文理工全上阵!”一位委员轻声说。

 

“就这规格,还能是学生折腾的”旁边有人接话。

 

“怎么看都是教授出面搞的。”

 

副组长闻言没有回应,只是若有所思地翻到项目申报书最后一页,目光停在签字栏,

 

“项目负责人……陈露阳,这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

 

突然,有人开口:“我知道这人。”

 

众人一怔,齐刷刷看向那位中年专家。

 

“教育部上次评《优秀高校教材》,北大那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就是他写的。”

 

中年专家说完,会议室登时炸开了。

 

“他写的”

 

“这人到底是干啥的”

 

“又搞修理,又做试制,还写教材”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在讨论这个“不像学生的学生”。

 

终于,

 

副组长拍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收回到项目评审上。

 

“行了。”

 

“不管项目是谁报的、背景多特别,归根结底还是看结果。”

 

他拍了拍写满试制进度与样品数据的申报材料,开口道:

 

“这个项目流程完整,样件成型,背后还有跨学科支撑。”

 

“我同意立项。”

 

“我也同意。”一位年长专家紧跟其后。

 

“同意。”

 

“同意。”

 

“同意。”

 

片刻后,会议室中再无异议声响。

 

孙启明收起材料,把那份已被翻得微卷的申报书郑重放入“备案通过”文件夹中:

 

“好。”

 

“这个项目,正式进入‘市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立项程序。”

 

“由科技成果处负责备案,准备推荐入选年度重点示范项目。”

 

评审现场,一锤定音。

 

……

 

周一一早,市经委机关大院。

 

冷风刚过,红砖墙边的国槐枝杈挂着点点霜意。

 

行政秘书小林正提着一摞文件挨个敲门发文。

 

走到梁仲维办公室门口,他抬手敲了敲门,轻声道:

 

“梁主任,这是市科委‘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立项结果的材料,给我们也抄送了一份。”

 

“拿来我看看。”梁仲维接过文件,目光落在首页。

 

虽然市科委和市经委分属不同口径的系统,

 

但凡是带“产学研结合”字样、涉及“产业转化可能性”的项目,一般都要抄送一份来经委这边备案,有时还会一并启动联席推进或资金统筹。

 

 

看着看着,梁仲维盯在了其中一份材料上。

 

陈露阳

 

看到项目负责人的名字,他下意识将那一页抽了出来重新翻看。

 

项目推荐理由上,赫然写着:全市目前唯一一个产出样件、挂靠校外厂点、同时获得文理工三系支持的项目,

 

梁仲维眉头挑了挑,眼里闪过一丝意外与赞许。

 

“这陈露阳……还真是个人物啊。”

 

自从上次从修理厂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技校与修理厂合作的事儿。

 

想要在片儿城三区推进“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就得找一根撬动现有格局的杠杆,一处能破局的支点!

 

只是可惜:

 

西城区的机床三厂,作为老国企、底子厚,前几年却没赶上设备更新。

 

现在机床普遍老化,技术人员一批批退休,师傅越来越少,留下的那点库存机床铁壳子锈得发红,技校学生来了都提不起劲。

 

丰南区那边的包装机械厂倒是改制活泛,去年刚引进一批轻工业流水线,厂里还主动跟技校签了三个月实训协议。

 

可合作虽然是合作了,但学生来了只干零活、摸不到核心设备,学不到真东西,最后两边都不满意。

 

宣宣区的技工学校倒是不少,但基本还停留在“画图纸讲理论”的阶段。

 

学生会读图,不敢上机,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一到实际车床前,手都抖。

 

说到底,要把“课本上的机械工业”变成“车间里的实际操作”,光靠喊口号不顶用。

 

现在人人都在提“产教融合”“产学研联动”,

 

可真落到地上,不是没设备,就是没人管。

 

要不然,就是压根没人愿意做那个“两头都不讨好”的中间人。

 

想要真正把“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能够将“学校的课本”与“工厂的生产线”对接起来的桥梁。

 

可眼下的陈露阳……

 

学生主导,校外落地,试制出样品,三系支持!

 

甚至哲学系还给出了方法论支撑。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小规模试点型实践平台么

 

梁仲维盯着那份项目介绍,目光愈发的深邃。

 

别看修理厂规模不大,干的可不是小事儿。

 

“通用件标准化”这句话说起来轻巧。

 

可要真做成,哪一个零件不牵扯型号、结构、工艺、车规

 

不仅要通,还得耐用、便于推广、能被市场接受……

 

而且陈露阳目前正在联系技校,想推进实训合作。

 

这中间就有可操作的空间了。

 

梁仲维轻轻敲了敲桌子,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要是这小修理厂真能接住这口气,

 

那未必不能把它纳入“产教联动”的试点体系,作为一个实训样本点来扶一扶。

 

只不过……

 

他虽然借修车进过修理厂,实地看过,也和陈露阳面对面地聊过。

 

但是想要将修理厂纳入“产教联合试点”,光凭自己一两次观察可不行。

 

项目预算、设备标准、学生实训安排、厂校职责划分……每一项都得调研、备案、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