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67章 怎么还是我这出毛病了?(第2页)

 

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争不起来了。

 

陈露阳说得对。

 

厂里不是教室,各行有各行的规矩。

 

学校里有自己的运行秩序,工厂里也有自己一套“必须被看见”的工作秩序。

 

既然现在在这里工作,那就要遵守秩序才行。

 

“行,我们再收拾收拾!保证明天来人,这上面连根头发都看不见。”林启明开口道。

 

“辛苦师兄了。”陈露阳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不少。

 

虽然他刚刚说话不太好听,但全是肺腑之言!

 

当年他刚当上车间主任那会儿,也是被厂安检科的马善彪这么提点过来的。

 

平常关起门来自己干活,大家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是一到了检查,别说“上纲上线”,就算是“吹毛求疵”都不为过!

 

因为这时候就不是讲理不讲理的事了,

 

而是“你有没有把调研和检查当回事儿”的事儿。

 

归根结底,是个态度问题。

 

再次仔仔细细在修理厂走了一圈,

 

陈露阳最后走到最角落的工具架边,把一瓶被塞在后头、标签都快掉了的润滑油提了出来,拧紧瓶盖,放回整齐的一排里。

 

“行,今天就到这儿吧。大家早点歇着,明儿有仗要打。”

 

“好嘞!”

 

……

 

第二天上午十点。

 

修理厂前门挂上了“暂停对外接车”的牌子,车间工位也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整个修理厂从上到下,全都紧张的等待着市经委的调研组。

 

“以前在省城,隔三差五有检查就算了。怎么来了片儿城,还得迎接检查呢!”

 

左琢一边给师傅张国强扣扣子,一边小声嘟囔。

 

“瞎说!”张国强压低声音:“什么检查,这是调研!”

 

左琢小声嘟囔:“跟检查也差不多。”

 

张国强瞪了他一眼,没再吭声,可整个厂子从上到下,的确透着一股子‘临大考’的紧张气氛。

 

一楼的工作区

 

陆局、谭松仁和刘康文三个人正领着李河、焦龙和孙红军做最后的检查。

 

工具归位、地面扫净、线路捋顺,不放过一个死角。

 

而林启明、张楠等北大学生则规规矩矩的呆在一旁,一动不动。

 

他们也不是偷懒,而是陆局已经教他们了:

 

为了保持场地整洁,最好的办法就是……

 

啥也别干!

 

而要说全场比他们更加无所事事的……大概就是陈露阳了。

 
跟陆局他们最后收尾的检查不同,陈露阳表现的很是淡定。

 

毕竟……领导嘛

 

可以事必躬亲,但是不能事事躬亲!

 

该压阵的时候就得压阵!

 

你要是遇见点事儿,就跟着

 

再说了!

 

调研而已

 

不牵扯奖金不牵扯评优的,差不多就得了。

 

所以吃过早饭。

 

陈露阳就坐在办公室,翻看着最近的检修数据。

 

桌子上摆着厚厚一沓记录单,都是李河整理出来的免费检修报表。

 

劲霸小汽车、小货车两种款型全在列,登记得清清楚楚。

 

甚至连故障出现的天气、路况都有备注。

 

陈露阳一页页翻看,

 

忽然,眼前一条记录把他看愣了。

 

“……油路软管渗油”

 

瞧着登记本上的问题,陈露阳眼珠子都瞪大了!

 

省机械厂的小汽车,用的是江边渡一郎他们的动力总成,主机没毛病。

 

整套设备从结构到调试都极稳当,质量非常过硬!

 

出厂前,厂里还特地针对北方寒冷气候做过适配。

 

不仅加装了低温点火包、还加粗了油管、优化了化油器喷嘴。

 

别说片儿城了,

 

这车就是在省城冬天能冻出鸟来的环境下,也该是抻一下就着火的。

 

可但没想到出问题的,偏偏是那段最不起眼的油路软管!

 

怎么还能是这块儿出问题呢!

 

刹那间,陈露阳后背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原因无他,

 

那油路软管,就是他领导的橡胶车间生产的!!

 

日了……

 

陈露阳看着满篇子的油路软管渗油,手掌心冷汗都窜出来了。

 

亏了自己一天天跟厂领导拍胸脯,说橡胶车间生产的零部件“质量放心”“标准严格”,绝对没问题!

 

结果出毛病最多的,竟然就是自己车间生产的油路软管

 

这要是让厂里知道,自己回去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别说评先进了……

 

不被绑在全厂老少爷们儿老娘儿们面前,接受万人唾骂都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