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30章 江湖依然有爹的传说(第2页)

 

“你等等!我拿笔记下来。”

 

他现在肩上的任务重大!

 

不仅要让王轻舟、于岸山和金大奎他们听的清清楚楚。

 

还要回家给老伴和孩子们学。

 

可得记明白点。

 

瞅着陈大志回头找老田拿笔拿纸的模样,众人再次翻了一个大白眼。

 

这生了个牛逼儿子,给陈大志嘚瑟的。

 

又装聋作哑,又是记性不好的。

 

肖云耀也有点尴尬了。

 

“陈师傅,你不用记的,回头学校会把批文抄送下来给厂里送来的。”

 

虽然这个事情是省大举荐的,

 

但陈露阳毕竟是机械厂的工人,所得到的荣誉是要抄送给单位,让单位知晓的。

 

“那你也跟我再说一遍,我回家告诉军军去。”

 

陈大志粗胖的手指头捏着铅笔,在小本上迅速记了下来。

 

正记着呢,

 

省农机厂的厂长和来参观的车间主任、项目负责人也都一起呼呼洋洋的赶了过来。

 

刚到门口,

 

还没等跟王轻舟他们握手打招呼呢,就看见陈大志手拿笔,在纸上歘欻欻写着什么东西。

 

省农机厂厂长他们跟陈大志都是老朋友和老对手。

 

瞧见他写东西,省农机厂厂长笑问:

 

“大志,你这又写啥武林秘籍呢”

 

陈大志一脸憨厚道:“我没写,我儿子写的。”

 

“我儿子写本书,结果被全国学校都列成教材了,教育部给批的文……”

 

金大奎翻了个白眼。

 

又开始了。

 

……

 

此时省大校园

 

牛建刚、周莹、小吴的三爷爷、白晓帆以及那位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坐在食堂里。

 

感慨万分。

 

他们,大二了。

 

陈露阳,大一。

 

“我听说,北大都给陈露阳发了邀请函,让他去北大讲课。”

 

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重重叹了一口气。

 

之前知道陈露阳没考上的时候,他们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是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小窃喜的。

 

虽然陈露阳上了北大,那也不是考上的,而是他走特招进去的。

 

牛建刚的心里还算平衡很多。

 

 

然而今天……平衡打破了。

 

这犊子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能去北大讲课啊!

 

他们虽然都是考上的,

 

但是别说是北大了,就连省大的课堂都登不上去。

 

“唉……!”

 

牛建刚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以前上学的时候,没觉出来他有多厉害啊!”

 

“这怎么一毕业了,还坐上火箭了!”

 

小吴的三爷爷也感慨:“是啊。那当时他和宋廖莎,一天天连个算术题都算不明白。”

 

“现在别说他了,听说宋廖莎都跑去南方谈小汽车的买卖了。”

 

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一脸的忧心忡忡:“就大宋那算数,能算明白价吗”

 

“别回头再赔本把车卖了。”

 

周莹啃完了豆包,突然来了句:“也不知道北大的食堂好不好吃。”

 

“我听说他们的包子贼香。这要是能让陈露阳带几个包子回来就好了。”

 

众人:……

 

白晓帆默默低头吃东西,仿佛他们说的是别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走出食堂,

 

几个人一起走向教学楼,迎面正撞见了几个省报的记者,正跟着省大的老师走进教学楼。

 

陈露阳写的那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是由省大出版社印发的。

 

现在获评了奖,作者又是省城的人,省报自然要大力的宣传。

 

“报纸都快陈露阳家里的炕头了,说上就上。”

 

牛建刚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行了,去上课吧。”周莹说完又补了一句:

 

“没准等他寒假回来,还得给咱们讲座。”

 

众人幽幽长叹……

 

……

 

牛建刚他们说的没有错。

 

这些记者采访完了省大的老师,扭头就骑车敲开了陈露阳的家门。

 

虽然陈露阳不在家,但是采访家人也是可以的嘛

 

此时正是下班的时候,

 

几个记者站在陈家小院门口等候,路过的下班的工人都往这里瞅。

 

好不容易陈父陈母老两口手挽着手拎着菜回家,瞧见门口的记者同志,赶紧把他们请进家门。

 

不多过一会儿,

 

孙志刚、陈丽红也一边一个牵着军军的手放学回家。

 

陈玲玲也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

 

一家人连带着鸡窝里的老母鸡,整整齐齐聚在小院,接受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