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62章 你北大的在这干啥?(第3页)

 

嘶……

 

梁仲维低头看了一眼青年衣服上别着的“北京大学”校徽,眼中露出吃惊之色。

 

平时跟北大合作的,不是兵工厂就是研究所,大型国有工厂,

 

什么时候跑来跟一个小修理厂合作了

 

似乎看出梁仲维的疑惑,青年指了指的大门道:

 

“咱们学校和这边合作挂牌的,牌子就挂在大门口呢。”

 

梁仲维忍不住走出去,定睛一看!

 

果然,

 

修理厂大门口,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几个黑字下方,赫然挂着一块牌子:

 

“北京大学力学系实验点”

 

两侧还高高挂着两条横幅,内容分别是:

 

“校企联合实践,工学结合育才”

 

“标准化配件通用化,助力四化大潮头”

 

嘿!

 

竟然还真是跟北大搞在一起了。

 

梁仲维没吭声。

 

他转身又回到屋里,慢慢踱到那几个学生身后。

 

只见那几个北大的学生正小心翼翼地用卡尺测量零件的装配角度,一边在旁边记下测量数据,一边讨论“装配偏差是否符合模型设定值”。

 

看着看着,梁仲维的神情沉了下来。

 

虽然在他的强势介入下,丰南轻工厂与片儿城包装机械技工学校合作建成实训基地,宿舍、岗位和责任人全部落实。

 

可真落到实处,情况却远没那么理想。

 

按协议,学生应定期进厂实践。

 

可实际上,他们大多时间还是窝在教室里画理论图。

 

排了整整两个月的课,真进厂操作的次数,却只有两回。

 

最要命的是,因为早前轻工厂态度消极,配合得很不到位,导致实训进度一拖再拖。

 

眼看教学质量拖了底,技校也急了。

 

只得考虑把一部分实践课时外包出去,寻求新的实践单位。

 

可眼下这个节骨眼,实践单位可没那么好找。

 

一来,很多企业刚从“停产、转产”中恢复没多久,自身都在调整,不愿接学生来添乱;

 

二来,不少厂子对“接学生”这种事兴趣寥寥。

 

怕出事故、怕担责任、怕耽误工期,还不如图省事自己干;

 

三来,部分厂长、车间主任思想还没转过弯来。

 

觉得“学生就是麻烦”,还不如去车间找临时工靠谱;

 

再加上眼下是年底,各单位都在赶产、清账、报指标,

 

哪有心思管外头学校的教学安排

 

所以就算学校再着急,也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新点。

 

技校的校长被逼的没办法。

 

最近隔三差五就往他办公室跑,打着喝茶的幌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

 

但话里话外,全都是盼他出面帮忙牵线搭桥,找个靠谱的实训单位落脚。

 

归根结底,绕了一圈,这事儿还是得他梁仲维出面兜着。

 

也正因为如此,

 

这次调研除了完成常规任务以外,

 

更重要的就是得替技校把这个实训单位的缺口给补上,

 

趁年底前,把这块谁都不愿碰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可是没想到,他惦念的事情竟然在这小小的修理厂实现了。

 

而且实现的不是技校的学生,而是北大的学生!

 

这边梁仲维正想着技校的事儿呢,

 

忽然听见旁边小马发出一声惊讶:

 

“哎,你们这配件还挺全,连我这老款火塞都有”

 

张国强抬起头,乐呵呵道:“可不是你想的原厂件。”

 

“这是我们厂自己画图纸、自己找地方打出来的通用火塞,好使吧”

 

小马惊讶道:“你们自己造的”

 

“那可不!”张国强眉毛一挑,

 

“不光火塞,喷嘴、垫片我们也都做成通用型号了。”

 

“你要换,随时来,咱这都有现货。”

 

小马听得直点头:“这真方便!”

 

“我们单位以前要换个火塞,光等件儿就得好几天,现在你这儿来一趟就能换上。”

 

“那除了这三个,还有别的通用件吗”他问。

 

“有啊,”张国强拍了拍身边的工具箱,“现在还在设计呢。”

 

“我们主任说了,争取明年造上三十种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