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87章 先出发,別的路上再说(第3页)

 

“换句话说——”

 

萧辉拍拍他肩膀,笑道:“你要是把这东西写好了,这门课年底就不用考试了。”

 

陈露阳忍不住接著问:“老师,只能顶一门吗不能顶两门吗”

 

李正繁摇头道:“教务处有明確规定,科研成果可以替代课程成绩,但通常一份成果只能顶一门课,防止『一稿多用』、掺水太多。”

 

“但你这个项目是校级试点,又牵涉市科委验收,还有我们哲学系的课题掛靠。”

 

“只要你这份小结写得扎实,我们完全可以按『两篇成果』报备。”

 

“比如这一篇《制度构型》,记进《制度哲学导论》;”

 

“那份哈贝马斯的德文翻译,加上注释和分析,我们再列成一份『文献编译与理论评析』,掛到《当代西方哲学选读》。”

 

他停顿了一下,笑著看了陈露阳一眼:

 

“而且你要知道,这种课题成果进入课程评估,是要记进你个人档案的。”

 

“以后你无论是申请科研项目、爭取留校名额,还是要老师帮你写推荐信,都有很大帮助。”

 

“当然,前提得是评审小组点头。”

 

日……

 

日!

 

日!!!!

 

这真是不写都不行了!

 

陈露阳的瞳孔紧缩,目光灼热,呼吸也跟著急促起来!

 

这要是一篇文章能顶两门考试,就是血赚!!!

 

“写!我能写。”

 

陈露阳的胸中再次激盪起了无穷的动力。

 

“我一定好好写!”

 

“老师,这个东西你们啥前要”

 

李正繁愣了一下。

 

这孩子怎么属狗的,说变脸就变脸的。

 

刚刚还一脸不乐意,怎么扭头就跟打了鸡血,宣誓一样。

 

“那肯定越快越好,最好赶在项目第一阶段验收时间前。”

 

那就是……1月初

 

陈露阳掐指一算,来得及!

 

“行!放心吧老师!绝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翻译东西……

 

只要直译,不要意译!

 

这种要求对他来说,就跟中译中一样简单!!!

 

离开了哲学系办公室,陈露阳就开启了文献攻坚模式,埋头撰稿,夜以继日赶工!

 

就在他努力拼搏写材料的时候,

 

这一天,全国高教外语英语演讲比赛开始。

 

一早七点四十,一辆灰蓝色的bj212吉普车稳稳地停在北大东门外。

 

车是由学校后勤运输组统一派的。

 

高红鸣前三天特意打了申请报告,说明“代表北大出席全国性外语赛事,含选手一名、评委一名、隨队老师一名”,贴著外语系印章交到了总务处。

 

后勤那边审核得也快,当天就批了下来。。

 

虽然这场比赛只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试点活动,但北大毕竟正式组队参赛,又派出“校內教材作者”担任评委,含金量不低。

 

真要让学生抱著讲稿,倒两趟公共汽车,再步行去中中电台总台演播大厅比赛,说出去实在也不好听。

 

所以一大早,三人便准时出发,赶往比赛现场。

 

车刚发动没多久,陈露阳忍不住左右拍了拍座椅,打量起来。

 

你还真別说,这吉普车就是跟小汽车不一样。

 

椅子够宽,靠背结实,坐著稳当!

 

就是避震差点意思,屁股底下跟筛子似的。

 

不过嘛野路子!

 

有劲儿!

 

这边陈露阳还在好奇宝宝,左右研究车呢,

 

而另一边的魏楚雄,则完全进入了“临战状態”。

 

只见他紧绷著身子坐在座位上,手里攥著演讲稿,嘴里像念咒一样,一句句地反覆嘟囔。

 

整个人看上去紧张的不行。

 

刚开始声儿还不大,可架不住他念的內容太熟,一遍遍翻来覆去,陈露阳听得耳朵都快出茧了。

 

终於忍不住了,他扭头拍了拍魏楚雄胳膊,笑著说:

 

“师兄你放轻鬆点,咱不是已经练了好几遍了嘛你这稳得很,真没问题。”

 

“小陈老师,我这句发音对吗我总觉得咬音咬得还是不够清楚。”

 

自从知道陈露阳是评委之后,魏楚雄的称呼就从陈露阳同学变成了小陈老师。

 

虽然陈露阳年纪比他小,年级也比他低。

 

但是人家术业有专攻啊!

 

隨隨便便写的一本书都要当成教材在全国高校出版了,而且还一直指导自己的发音和句法,

 

叫他一声“小陈老师”真的丝毫不过分。

 

陈露阳宽慰他道:“別老揪著一个音反覆打转儿,你要真在台上这么咬文嚼字,观眾听著累,你自己也容易卡壳,反而把整段节奏全带乱了。”

 

听了陈露阳的话,魏楚雄勉强点了点头,低头“嗯”了一声。

 

虽然嘴上不嘟囔了,

 

但整个人还是紧绷著,像根拉满的弓弦,连坐姿都没法放鬆。

 

陈露阳无语的嘆口气。

 

不就是个英语演讲比赛么,

 

多大点事……!

 

至於紧张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