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42章 这么大事,他自己就办了?(第3页)

 完美!

 就在陈露阳准备往去邮局的时候,陶润泽一把喊住了他。

 “小陈,连老师找你呢!”

 “找我?知道啥事吗?”陈露阳一愣。

 “没说,就让你有空就去办公室一趟,别拖。”

 “行。”

 陈露阳一边答应着,一边跑回宿舍,拢了拢资料。

 正好,他也有事要找连英华他们商量商量!

 最近这几天,陈露阳每天都在琢磨申请学校项目的事。

 思来想去,他拟了一份汽车配件通用化研究试点的申请,想等着给连英华他们审审,把把关,然后再递交给学校的科研处。

 拿着申请书,陈露阳匆匆忙的跑向经济系办公室。

 “连老师,您找我?”

 陈露阳轻轻敲开办公室的门。

 “来。”

 连英华抬头,冲他笑笑,招了招手。

 “坐这。”

 陈露阳放下书包,规规矩矩地坐在办公桌前,

 连英华说出的第一句话,却让他有点懵。

 “校刊我们看了,我说最近上课看你累的眼睛都睁不开,没想到是偷着干大事儿去了~”

 说着,连英华指了指校刊上的文章,笑着问了句:

 “这些事儿,怎么一句都没跟系里提呢?”

 “啊……?”

 陈露阳愣了一下。

 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系里提什么玩意儿?

 这经济系和力学系平时南辕北辙不搭嘎的东西,估摸他们连张殿才是谁都不认识。

 跟系里提有啥用啊?

 再说了,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他私下摸索着试出来的,他哪敢跟老师汇报?

 说出来怕不是让人觉得这学生不学经济学,净整些“歪门邪道”。

 可是眼看连英华都问起了,陈露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

 “老师……这些都是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咱们专业也没什么关系,我就自己先摸索着试试,没敢麻烦您。”

 话没说完,就被连英华打断。

 “这怎么叫没关系呢!”

 “你现在做的,不就是典型的微观经济与产业实践结合吗?”

 连英华说着,手指在桌上点了两下。

 “你说你要是早两天来找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帮你申个立项。哪怕校级项目下不来,系里也能批点经费,帮你对接个资料室,怎么都比你一个人跑得省力。”

 陈露阳愕然的张了张嘴。

 他那时候又是去哲学系上课,又要做手稿翻译,就连自己上课打个瞌睡都要被老师叫过去教育几句。

 哪还敢找老师说自己跟力学系合作的事。

 况且自己也是刚来学校两个多月,啥都不懂。

 如果不是张殿才的提醒,他都不知道还能向学校申请项目。

 不过,既然对方话已经说到这,

 陈露阳从包里掏出了申请书,小声道:“连老师,我这几天刚写了一份申请书,想试试看能不能向学校申报个小课题……”

 “您看看,这格式、内容合不合适?”

 连英华一愣。

 他是真没想到,前脚自己刚刚开口说“该立项”,后脚这小子就从包里掏出整整一份申请书来了。

 “你早写好了?”

 连英华睁大眼睛,“你这不是专门等我说完才掏出来的吧?”

 陈露阳这次是真冤枉。

 “真不是,这是我这两天刚

拟出来的,原本想着今天没课,拿来找您瞅瞅。谁知道一进门,您就开口说立项的事儿。”

 他顿了顿,腆脸笑道:“我这算是赶巧了。”

 连英华无奈的指着他。

 “你这小子,还挺会撞时候。”

 “你这题目起得……有点像修理厂的零件清单。”

 看着“修理厂标准件试验申请方案”几个字,连英华皱眉:

 “这也太直白了。”

 说着,他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常用汽车零部件通用化与标准化实践探索——基于厂校联合试制的实验研究》

 “你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连英华问道。

 陈露阳探头一看,顿时两眼放光。

 “比我那强多了!

 “老师您这个标题,文风专业,还能突出联合实践。”

 连英华头都没抬,“题目起的不咋地,点评倒是评得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