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62章 你北大的在这干啥?(第3页)

“校企联合实践,工学结合育才”“标准化配件通用化,助力四化大潮头”嘿!竟然还真是跟北大搞在一起了。梁仲维没吭声。他转身又回到屋里,慢慢踱到那几个学生身后。只见那几个北大的学生正小心翼翼地用卡尺测量零件的装配角度,一边在旁边记下测量数据,一边讨论“装配偏差是否符合模型设定值”。看着看着,梁仲维的神情沉了下来。虽然在他的强势介入下,丰南轻工厂与片儿城包装机械技工学校合作建成实训基地,宿舍、岗位和责任人全部落实。可真落到实处,情况却远没那么理想。按协议,学生应定期进厂实践。可实际上,他们大多时间还是窝在教室里画理论图。排了整整两个月的课,真进厂操作的次数,却只有两回。最要命的是,因为早前轻工厂态度消极,配合得很不到位,导致实训进度一拖再拖。眼看教学质量拖了底,技校也急了。只得考虑把一部分实践课时外包出去,寻求新的实践单位。可眼下这个节骨眼,实践单位可没那么好找。一来,很多企业刚从“停产、转产”中恢复没多久,自身都在调整,不愿接学生来添乱;二来,不少厂子对“接学生”这种事兴趣寥寥。怕出事故、怕担责任、怕耽误工期,还不如图省事自己干;三来,部分厂长、车间主任思想还没转过弯来。觉得“学生就是麻烦”,还不如去车间找临时工靠谱;再加上眼下是年底,各单位都在赶产、清账、报指标,哪有心思管外头学校的教学安排所以就算学校再着急,也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新点。技校的校长被逼的没办法。最近隔三差五就往他办公室跑,打着喝茶的幌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但话里话外,全都是盼他出面帮忙牵线搭桥,找个靠谱的实训单位落脚。归根结底,绕了一圈,这事儿还是得他梁仲维出面兜着。也正因为如此,这次调研除了完成常规任务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得替技校把这个实训单位的缺口给补上,趁年底前,把这块谁都不愿碰的“硬骨头”给啃下来。可是没想到,他惦念的事情竟然在这小小的修理厂实现了。而且实现的不是技校的学生,而是北大的学生!这边梁仲维正想着技校的事儿呢,忽然听见旁边小马发出一声惊讶:“哎,你们这配件还挺全,连我这老款火塞都有”张国强抬起头,乐呵呵道:“可不是你想的原厂件。”“这是我们厂自己画图纸、自己找地方打出来的通用火塞,好使吧”小马惊讶道:“你们自己造的”“那可不!”张国强眉毛一挑,“不光火塞,喷嘴、垫片我们也都做成通用型号了。”“你要换,随时来,咱这都有现货。”小马听得直点头:“这真方便!”“我们单位以前要换个火塞,光等件儿就得好几天,现在你这儿来一趟就能换上。”“那除了这三个,还有别的通用件吗”他问。“有啊,”张国强拍了拍身边的工具箱,“现在还在设计呢。”“我们主任说了,争取明年造上三十种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