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172章 他是不是想走啊?(第3页)

“主任,放心。我一定盯紧,保证把这事干出来!”

陈露阳满意地点头,语气缓了下来:“行,就这么定了。”

”项哥,你负责盯技术,其他几位帮着把人手和工序捋顺。事成了,大家都是功劳。”

屋里静了几秒,四个组长面上齐齐点头:“明白!”

和和气气的走出陈露阳的办公室,四个小组长分别回到自己主管的岗位。

董满贵还没等细琢磨陈露阳的意思,就看见杜涵拿着一早就写好的简报,兴冲冲的跑过来。

“哥,我这次简报写完了,你看看。”

现如今,杜涵已经成了车间的“御用笔杆子”,谁要写个简报、发言稿,全都爱找他。

杜涵也乐意钻营这东西,写着写着也写上了瘾。

能不上瘾么……

他写一篇,厂报发一篇。

现在走在车间里,连老工人们都要笑着喊他一声“杜记者”。

可让杜涵没想到的是,往日里最喜欢跟他一起琢磨稿子的董满贵,今天却草草扫了一眼,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就将稿子甩了回去。

“行,你给主任看一眼,主任说行咱就发。”

嗯?

杜涵微微一愣。

“董哥,你不给改改?”

“没啥可改的。”

杜涵还想追问,却见董满贵盯着机床那头,眼神前所未有的认真。

这两天他算是看明白了。

陈露阳现在最在意的,已经不是车间宣传的几篇简报,而是真刀真枪的技术和产量。

要是还跟以前一样沉迷在写稿子、露脸,迟早得被甩在后头。

一旦让项国武把油路软管和手套的硬骨头啃下来,工人们心气全都跑到老项那边,自己再想沾主任的光、惦记主任的位置,怕是要成空话了。

拧眉思索片刻,董满贵眼神一亮,猛地一拍手。

有了!

董满贵快步走到自己分管的小组前,声音铿锵:

“兄弟们,手里的活先放一放,听我说几句!”

一听这话,小组里三四十号工人纷纷停下,抹着手上油渍围了过来。

董满贵走到模具台前。

“我琢磨着,咱们这些零件天天赶工,模具用久了,磨损大,出来的件精度就不稳。”

“要是真想把质量提上去,就得从模具下手,把尺寸和工艺一点点校准细化。”

“我的想法是,咱们先集中一部分精力,把模具尺寸重新标定一遍。”

“哪怕只是把误差缩小零点几毫米,出来的胶套寿命也能延长一大截,装车的时候毛病少了,这样车间的质量口碑自然也就上去了。”

听到把模具尺寸全都重新校一遍,工人们面面相觑,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橡胶车间负责了机械厂所有飞升车间和融合车间的橡胶零部件,模具可真不少。

除了常用的胶套模具以外,还有缓冲垫、密封圈、衬垫、护套,真要是一个个校下来,任务量确实不小。

“组长,你这是要给咱加活啊!”一个老工人半开玩笑地喊道。

董满贵一嗓子喊出来:“加点活算啥!返工才叫白折腾。”

“咱们这活虽然繁琐点,但把基础打牢了,以后出品精度稳,返修率低,装车毛病也能少一半。”

“模具标得准,寿命延长,等于以后大家的活儿都轻松。到那时候,咱们小组的成绩也能往上冒头,谁也说不出闲话来!”

陈露阳平时不在车间,很多事情最后能拍板定论的,就是这四个小组长。

真要说起来,董满贵他们四个在工人心中的地位,几乎就是“说一不二”的角色。

再加上这一年,董满贵又是写简报露脸,又是跑上跑下调人脉,三天两头往于岸山办公室跑,里里外外给人的感觉就是奔着车间主任的位子去的。

这么一来,他的一句话在工人心中的分量就更重了。

所以,虽然模具校准是个又费工夫又枯燥的细致活,但大家还是一个个点头应声:

“干!”

“董哥说得对,趁着现在忙里偷闲,咱把底子打牢,以后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