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503章 声名在外(第3页)

 

王轻舟笑着谦虚道:“那是全国协作项目,我们厂只是负责其中一段装配收尾。”

 

“飞机能飞起来,是咱全国一条条线、一家家厂拼出来的,这份功劳是大家的。”

 

听到车里坐着省机械厂的厂长,旁边几个代表也好奇的看过来,最后干脆转过身来一起唠嗑,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

 

“王厂长,你们厂的小汽车造的可是真不错。”

 

后排边上一个女同志笑着开口:“我们厂还定了两台小面包,说是等年后就能送到。”

 

王轻舟一听这女同志的口音,好奇问道:“同志你是辽安的”

 

女同志笑道:“对!我是明阳的。”

 

“我们那边冬天冷,路又窄,听说你们那款小面包耐冻、好修、能跑山路,厂里一合计,就拍板订了。”

 

“说起来,你们厂跑采购的那个小伙子长得是真漂亮,能说会道,眼睛还是绿色的。”

 

提到宋廖莎,王轻舟登时乐了。

 

“那小伙子是个混血儿,他爸是我们厂的工程师,妈妈是苏联人。”

 

女同志笑道:“要不我说呢,长得真漂亮,大眼毛那老长。”

 

说着,

 

女同志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转移话题问道:“王厂长,当时那绿眼睛的小伙子说,会有师傅跟着车过来,教我们开车修车,那东西好学吗?”

 

“要难点。”王轻舟如实道。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以片儿城为试点,开设小汽车修理厂,生产小汽车通用件。”

 

“等到条件成熟,我们就把修理厂试点铺开,这样你们买了小汽车就不用担心修车的问题了。”

 

话没说完,开车的司机忽然开口了。

 

“哎,我说这位代表,你刚刚说的修理厂,是不是在西客站那边啊”

 

王轻舟略一讶异,随即点头:“确实是。师傅您也知道我们修理厂啊”

 

司机一边打着方向,一边忍不住抬手拍了下方向盘:

 

“嗨——知道!那还用说嘛!”

 

“现在片儿城这片儿的司机,甭管公家的私人的,哪有几个不知道你们修理厂的”

 

“我们单位车队那几辆车,要是路上出点儿毛病,甭管离哪儿近哪儿远,直接就奔你们那儿去。”

 

“你们那修理厂啊,修得好不说,零件还换得快,不磨叽。”

 

“我记得有一回送人,顺道换个垫片,修车那师傅抬眼一瞅,就说出型号来,让我等二十分钟。我回头点根儿烟的工夫嘿,车就修好了!”

 

说到这儿,司机嘴角一咧,露出一口烟熏的黄牙,笑里全是赞许:“这手艺,甭说在片儿城,就是搁外地去,也得数一数二的!”

 

王轻舟、董江潮和牛主任听在耳朵里,心中着实没想到,陈露阳的这个小修理厂竟然名声还挺广。

 

前排一位戴眼镜的代表笑着回过头:

 

“听这意思,王厂长你们厂不光能造车,连配件都统一了”

 

“地方搞整车,片儿城搞维修,还带着标准件……”

 

“王厂长,你这是奔着统一全国小汽车市场去了”

 

王轻舟笑道:“哪能啊,全国的车厂多着呢,各家都有自己的活路,我们就是守好自个儿这一亩三分地。”

 

“我们搞修理厂,配件标准化,都是为了让大家用车方便,修得起、跑得住。”

 

“谈不上什么统一市场。”

 

另外一个中年代表跟着打趣道:“王厂长你别谦虚,这套操作,不是一般厂子能搞起来的。”

 

刚刚的女代表也笑着道:“是啊!要是都像你们这么干,那我们这些买车的可就真省心了。”

 

王轻舟笑着点点头,随即把话题往他们身上引:

 

“各位今年报的是哪类经验别光说我们,得让我也取取经。”

 

前排戴眼镜的代表笑着回头:“我们是电力口的。”

 

“去年一次性交付了两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主辅机,并为华北和西北电网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累计1600小时,年末还啃下了大型汽轮机叶片国产化的难关,首批样机刚通过部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