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通商谈判(第2页)

 

而贵国一口气要本朝连着增开五处通商口岸,这与我武昭国情极其不符,皇上也肯定不会答应的。”

 

班定远回道:“增设通商口岸,是为了方便货轮停靠运输,这两年在下也曾了解过贵国各处口岸,

 

其实比海州更适合当通商口的比比皆是,再者考虑到成本问题,将货物从他处港口运输至内地的成本要比海州低很多,

 

商者重利,哪怕只能节省百一税率也会趋之若笃,如此也能带动周边地区商贸发展,贵国也同样能获利不少。”

 

和雍闻言笑了笑:“看来本朝和贵国之间的国情不同,当然,先生所言也甚是有道理,这点姑且记下不表,

 

但你让本朝的海外贸易关税按固定比例增改这点,可就是在挑衅本朝底线了。”

 

裴矩强先回道:“和大人,并非我等有意要干涉贵国内政,

 

而是在海州这两年,我们发现贵国对关税的缴纳比例,没有一个合适的参考条件,

同一处港口,因为官员替换,可能要收缴的关税就会翻上一番,

 

更甚者,关税之外尚有各种税收重叠,比如仓库摆放税这一项,会分品种不同额外增收明目繁多的费用,

 

还有船泊停靠费用,更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我曾亲眼见过一艘商船的停靠费居然要缴纳高达四千两白银,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他整搜船的三分之一的造价了,十分不合理,

 

另外还有地方各项费用,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货品本身的价值,

 

说句不中听的话,贵国的关税实在太过混乱,若是没有一个统一指标作为参照,必然是不会长久的。”

 

和雍哪能不知道裴矩所说是客观事实,不仅关税,就连本土各项税务也是一塌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武昭比楚国更早实施银本位制度,所收的税全部折算成了白银。

 

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却始终没有一个指定的标准。

 

官方定价一两白银换一千铜钱,但地方官府却是单向两千铜钱换一两白银,从中盘剥获取一倍的暴利。

 

这还算好的,偏远地区的官府,更是丧心病狂到五千铜钱换一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