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9章 双向救赎(6)(第2页)
残障兄长的原身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最隐秘的伦理伤口: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前提下,家庭不得不内部消化所有风险。
当传统伦理遭遇现代个体意识,那些无法适配新规则的个体就会成为系统里的冗余零件。
而到最后,智力障碍的哥哥反而是唯一理解顾宏痛苦的人。+齐¢盛_晓¢说*惘¢ ~首-发?
原身虽无法表达,却能感知弟弟的精神状态。
这种纯粹的情感联结恰恰揭示了悲剧的核心——真正残疾的不是原身的智力,而是周围人情感认知的残缺。
所以,将责任完全归咎于顾父顾母显然过于简单,他们也是传统观念的受害者,其行为模式受到文化环境、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多重限制。
同样,批评顾宏“不够坚强”更是荒谬,当整个系统都在合力压制个体时,所谓“勇气”不过是旁观者的事后苛责。
这场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家庭与社会共同构建的畸形责任分配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血缘被异化为无限责任契约,亲情被扭曲为道德绑架工具,而本该由社会共同承担的扶助义务,则被转嫁给特定家庭成员。
顾宏的死亡不是某个人的过错,而是一个系统失灵的标志。
当个体意识觉醒遭遇集体主义惯性,当社会保障缺位强化家庭负担,类似顾宏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指责具体当事人,而在于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重构更健康的家庭关系边界——让血缘成为温暖的纽带,而非窒息的绞索。
但这些,显然跟顾陌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她现在是一个智障,她甚至都找不到很好的办法去拯救这个家庭,谈何改变整个社会呢?
说实话,顾陌觉得这个任务,算是她遇到了的所有任务中最棘手的了。
即便她真的超常发挥,改变了整个社会,也依然无法改变原生家里必然会发生的悲剧。
因为原身已经出生了,他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