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清道夫计划
调查受阻,紧接着便是舆论战场再起波澜。
网络上突然间出现了许多关于李东沐在博州“侵占贪污”的帖子,时间地点等要素应有尽有,甚至还捏造了一些所谓的证人证言和财务凭证截图,说得有鼻子有眼,极具迷惑性。
舆论攻击远不止于此,另类的谣言也开始滋生蔓延,其中就包括跨海大桥坍塌是因为使用了某种“未经充分验证的新技术”,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正是与李东沐在万山省任职时支持的某个研究项目有关联。
这种是毫无底线的污蔑,试图将技术事故的帽子反过来扣到李东沐头上。
当然对于这种谣言,高层是完全不可能信任的。只是吃瓜群众的评论,还是多多少少会牵扯到李东沐。
集中精力攻坚案件期间,一心要走却又走不掉的汪涛,在停息几天后再次开始发挥“破坏”的作用。
汪涛以“避嫌”为由,临时调整了部分处室的工作权限,将原本负责配合“518”专案组外围调查的几个处室干部,调配到其他几个较为边缘的处室,虽说还能参与工作,但是却变相削弱了赵明远和专案组的统筹协调能力。
更重要的是,那几个原本态度积极的处室领导,突然变得“公事公办”起来,对专案组的一些协查请求开始打折扣、讲条件。
这一切,都像一道道无形的绳索,缠绕上来,试图束缚住李东沐和专案组的手脚,延缓他们的调查进度。
面对巨大的压力。李东沐知道对手的目的就是要拖垮他,耗死他,等到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或者上级部门在那封诬告信的压力下做出对他不利的决定,那么一切就都晚了。
“必须想办法破局,尽快让核心证据发挥作用。”
就在李东沐苦思冥想如何安全地将证据呈报上去,并且能够直达天听,不会被中途拦截或篡改时,一个极其危险的信息被专案组的内线冒死传递出来。
消息来源于被秘密控制的钱永进一名下属,此人因另一起小事被专案组捏住把柄,被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