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默契”的战事(第2页)

 杨元奇道:“明天加大力度,刘仲武的部队调过来,张伯奋的人拉去后方修养,保证后路。”他需要仁多保忠的默契,也需要告诉他,杨家军不是不能下盐州,只是不能利益最大化而已。他对自己亲手组建的杨家军有绝对的信心,他对标的是一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这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底气!

 ……

 次日。

 仁多保忠发现宋军的攻势更猛,很快明白过来,他必须做出选择,如果他那支万人骑兵不出现,杨元奇不介意打破默契来场决战。现在这处战场拖下去只会把杨元奇自身陷入险境,西夏援军已然东进,杨元奇的时间不多。

 “战……”“战……”

 城下杨家军山崩海啸,一队人马簇拥着一员将军出现阵前,仁多保忠似乎远远能感觉那人目光的凌厉——杨元奇。他是一个沙场老将,杨元奇才年纪三十左右而已,此时的仁多保忠内心升出悲凉,长江后浪推前浪。他竟然有种无法和城下这两万宋军匹敌的挫败感。当年木波镇后来平夏城,曾经的盐州,就是在这种气势下,崩坏了一群又一群的精锐西夏兵吗?!

 ……

 杨元奇不能等下去了……

 盐州升起了狼烟,杨元奇缓缓放下已经抬高的右手,发令:“继续砸!”或许盐州再多等一会,他们就能成为历史上第一支见识杨家军攻城的军队。这不会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第一次”!

 ……

 最后这场持续施压不到两个时辰,杨家军开始收缩,并缓缓的后撤,建防御工事。因为盐州东北后方有烟花腾空而起,这是杨家哨骑示警,有西夏部队接近,仁多阿南率领一万精骑出现在盐州后侧。

 ……

 盐州城、杨家军、仁多阿南,这是一个奇怪的三角阵型,战场出现难得的短暂的平静。

 仁多阿南跑进城头,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们冲击。仁多保忠没有多言,拉着他走到城楼的顶端,指了指远处的杨家大营。仁多阿南认真看了看,很规规矩矩的宋朝防御阵型,气势再盛也得打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