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场争执(第3页)

仁多保忠说:“那就如此!”

杨元奇补上:“军队外调总需要我附属吧。”

朱勔应下:“这个必须!”这可得让仁多保忠认下,要是他随意调动西夏降兵,谁都不放心。

杨元奇哼哼唧唧的离开,也只能要到这么多。他的目标也不在这里,只是有机会多要点银子,怎么都是好事!也能借这个事试探下仁多保忠的底限,看来他总算收起了不少心思。两万精锐!这其实也是大宋的底限。至于是不是精锐,杨元奇直接否决掉。要是仁多保忠把银子用到一万人数,勉强还能是精锐。两万人一起花,他还精锐个屁。

这和他在西夏不同,西夏兵制和大宋兵制区别是很大,但现在盐州情况,仁多保忠压根做不到以西夏方式养兵。牧场在北面,那里得过片沙漠,西夏人会容得下他仁多保忠占了盐州还在那里折腾?仁多阿南能压制住那边?!这不开玩笑,他就是太高估自己。何况杨元奇会在旁边以另外一种方式改组党项军。当仁多保忠的军队发现隔壁杨家军的不同,他手底下的将士一定会有其他想法。都是党项人,凭什么他们还要干活,别人就能拿钱养家,凭什么他们就只是训练吃饭,他们还要四处奔波。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杨元奇打定主意不会整编多少人,他只需要编上千把党项人,以杨家方式重组,他们就会形成示范效应。作为降军,投奔杨家比他仁多保忠好就行。他都不用主动去挖墙角,只要告诉所有人,杨家军就是这个套路,不管你是汉人、党项人还是横山族人,抑或其他族,干一样的事,吃一样的饭,做一样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