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朝堂争论(第2页)


 政事堂没再争议,这不是事,不就出道旨意要前方将帅谨慎嘛!


 接下来的事朝堂争论更为激烈。


 盐定路经略司因为仁多保忠西调,要求增补编制。签书枢密院事侯蒙在这件事上非常坚持,认为盐定路经略司的要求合理。


 侯蒙在仁多保忠西调这事并未完全赞同,当时他的意见是调走一万足矣。只是蔡京、蔡攸还有西北那位童贯非常坚持,他没拦下。现在闹出杨家强行扣马的事,结合前方经略司各级官员反馈的消息,他觉得必须加强。


 蔡攸反对:“作为客兵借调,战后回来就是。哪里有在盐州重组的道理?”这也是个说法,就是这一战后得什么时候?何况,在座的这些都是人精,以官家对童贯的信任,仁多保忠和盐定路闹得这么僵,到时候能不能回来难说。


 侯蒙说:“蔡大人这个说法的确很多先例,不过就这事来说,何必把仁多家族军队拉来调去,这边编组一些就好。”


 何执中道:“盐州之战,为了稳定盐州,已是大笔银子过去,仁多军队西调,还有万余老幼,也是一笔开支。现在又是一笔额外支出,却有不妥。”


 侯蒙道:“这实际也省了西北三路的军费开支啊。”这话没意义,因为实际是西北军费只有加了,河西走廊战事,童贯现在还得官家和首相的支持,怎么减?!


 蔡京说:“已是临时预制几笔开支,侯相,非是政事堂不支持。实在不行,明年补上?”


 侯蒙这下没办法了,他只是签书枢密院,资金预算这些不是他的职责,现在政事堂首相和一个副相反对,他说再多也没用。


 ……


 盐定路经略司。


 杨兴武、吴用、扈成、潘良贵和陈遘均沉默不言,中枢没有追究那档子事,却一个银子都不多给,这让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陈遘突然道:“不行!我个人再上折子,中枢此举不妥,有弃盐州之嫌。”


 扈成没好声气的说:“中枢没弃啊,不是有言要小杨将军谨守盐州和白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