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场争执(第2页)

 杨元奇说:“这是朝廷法度,至于职权范围大家可以厘定。同样,作为通判,我可以不自行发布任何法令。甚至可以认真执行通过了仁多将军的命令。”

 仁多保忠摇头:“职权?如何厘定?盐州多为党项族,很多事本就和大宋内地州府不同。从权事情更多。”

 杨元奇道:“从权?我会一直留在这里,任何时候仁多将军都能召见我。”

 朱勔想了想说:“小杨将军,我在定边就任职通判,这事确实不好操作。”现在通判这个职责有权查阅所有文件,但要全部附着,确实不好推行。一个强势的知州就会自行决定,如果通判不同意,可以上折子打官司。放在盐州麻烦在于,杨元奇不同意,许多折子是要过杨兴武的,那仁多保忠什么都别想干。

 朱勔道:“小杨将军,要是盐州天天打官司,这就有违朝廷本意。”这事他得站在仁多保忠这边,要不,盐州受杨家影响太大。

 杨元奇说:“我还要五千厢军费用!”

 仁多保忠怒而起身:“杨家还要调人进来?”

 杨元奇道:“别这么冲动呀,没有杨家,只有盐定路。再说,我也没说调兵进来。盐州还有本地势力,也有不服气你的人在。仁多将军和他们现在不算友好吧,倒是可以丢些给我。这也是帮你解决问题,省得你们还要吵。”盐州还在动荡,就有非仁多家族牧民逃离。现在西夏降军也非铁板一块。

 朱勔看一下仁多保忠,说道:“小杨将军,这样吧,再划两千费用,加上原来三千,五千厢军费用你安排,其他禁军和厢军你不再插手。”这个比例说得过去,再说杨元奇说的也有些道理,仁多保忠反出西夏,在盐州大战一场,盐州军伍有很多对他有恶感的人,现在谁都不敢就动手清理,给出一部分就好。杨家军有五千精锐在这里,是能压制一些力量。

 仁多保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认真思量一下,朝廷给他的是一万禁军一万厢军,在他看来这笔银子足够武装两万精锐。剩下五千厢军费用给到杨元奇倒说得过去,顺便把几千老弱病残丢给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