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童贯知兵吗?(第3页)

 赵佶哈哈大笑。节度使自后唐五代十国是个禁忌,那时候就是他们这些一方诸侯,各自为政,唐再也回不来这口气。大宋有节度使,从二品高官,但差遣基本都是领一军之将。仁多保忠就是以节度使领两万精骑,这已是特例,毕竟他作为西夏降将,大宋朝千金买马骨也得表示一下。童贯以节度使授节杖制几路之兵的确是恩宠,或许童贯这个宦官出身一定程度也保护了他。当然让童贯行使权力的恰恰不是节度使的虚设的职官。

 ……

 童贯离开,他没有为自己近在咫尺的“开府仪同三司”叫屈,他只需要在赵佶面前表示忠心就好。他回朝是敏锐的察觉自己的权势影响到了中枢,特别是政事堂。所以他得回来,他得在赵佶前多出现,他打算就是如此,不仅今天,隔几天他还会来。将在外,最怕三人成虎。

 赵佶透露了心底的野望,这和他的理想是相合的,只要他率领那支西军击败西夏,他就有机会封王拜相。

 童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赏罚不明!他的赏得太重,罚得太轻。赏身边的人,罚不靠近的人,对于军队这其实是一种破坏。军队是个暴力组织,赏罚必须严谨,这样才压得住,才不会从内里崩坏。童贯得位太过容易,对于军队的理解太过肤浅。护犊子没有问题,过于偏袒的护犊子,这支军队发展就会踏上歧路,慢慢变成一个怪物。

 (小编:西军给历史的遗憾在于总认为他们可战,它只是在没有完全蜕化成怪物前覆灭,它那时候的底色已经变质,那场战事要发生再晚个十来年,他和辽东与后金对决的明军没什么差别!这种根本有局势发展的必然,但童贯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脱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