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清明上河图(第2页)

 张择端内心非常煎熬,他应该把他所看所思画进图中吗?这是一副赵佶都在等着的长篇巨画。

 张择端对徐婆惜道:“你家公子在开封应有很好的前途,他为什么非要去西北挣命。”

 徐婆惜直言:“他不喜欢开封,他说开封超过一百万人,大家关注的却是塔尖那部分人和事。开封是官家的开封,是皇亲国戚的开封,是书香世家的开封,是将门商贾的开封……却唯独不是百姓的开封!”

 张择端拱手:“不看顔楼歌舞也罢,谢谢你家公子提点。”

 徐婆惜说:“信我可没看,他提点了什么?”这话说出来她面不改色,只是没盖红印封口的信她怎么可能不看!

 张择端微笑离开!

 ……

 崇宁年间,翰林院书画局张择端献《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大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描述当时开封的繁华。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赵佶大喜,他对书画极有研究,造诣非常高。这幅画和他想象中的开封几乎相同,不过是把一段时间的盛况用写意手法融入画中。

 赵佶让人把张择端传来宫中。

 张择端以画作谏,提出对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忧虑。

 画作中,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同时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通过表现惊马闯郊市为伏笔,铺垫出全卷矛盾的视觉中心,船与桥的险情和桥上文武官员争道交织成的矛盾高潮,还有前后出现的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囤粮、酒患成灾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