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河西战场(第3页)

 童贯不想再等下去,他签书枢密院事,也就是宰辅,中枢对他的制约很大程度看个人势力,不是简单一个命令就能制衡他的,蔡京不在庙堂,对他来说是个利好,蔡京对比起其他宰辅,更能影响赵佶的。

 蔡京和童贯渐行渐远,这是一种必然,蔡京眼中,内侍重要,是因为他们和他在权利体系上处于不同的线,但童贯在军中崛起进而入枢密院,参与朝堂决策,甚至在将领任用上跳过政事堂,这直接影响了文臣的力量,蔡京作为士子集团的代表,不可能对此无

动于衷。这是权利使然。

 童贯借着扫帚星在朝堂引起的政争,出兵西北时机是得当的。起码这个时候朝堂没那么多心思放在他这里,他能按着自己的思路来。

 西北又一次烽烟再起。

 陇右都护府将军高永年正在整军出征,作为主将,这次他手里的兵力非常雄厚,几部加起来足足八万之巨,后面还有童贯坐镇统领的大军。青唐几战已经极大削弱了对方的势力。他有一种杀鸡牛刀的感觉。只想着这一战能尽早结束,彻底护卫住通往西域的商道。大宋西北将士几乎把目光都放在西夏,高永年亦然如此,他得腾出手来会师河西走廊,和西夏一决雌雄。甚至他对童贯这个战略提出了其他想法,目标更该放在西夏。只是童贯大人坚持,高永年就没再争议,左右不过多个半年一年时间,稳固住陇右都护府也好。大宋因为青唐地区屡屡反叛,军方意见更占主导性,威吓为主,辅以怀柔。

 刘仲武这次随军出征,这是一个积功的事,对于战场战役,大家普遍乐观,大宋横行青唐地区,这次又聚集大军,多少有点清缴抵抗势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