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部群(第2页)

 

 ……
 

 盐州北面这片草场地势非常特殊,它不像更北方的草原,那是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这里更是在黄河“几”的包裹中,黄河九曲,富此一套,那是过去,现在由于水土流失,沙地和草原间隔,没了当年的富庶。
 

 这里的人种极其复杂,自汉朝起,匈奴分裂,南匈奴投降汉朝,游牧迁入此地居住,经南北朝、唐和五代十国,突厥、鲜卑、羌和契丹等各族都在此有过统治,直到党项的崛起。实际蒙古高原没有过长期稳定的政权,本是游牧聚集生活区,南下的第一站就在这里,所以人口杂居严重,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尽管汉族失去这里有几百年,但文化影响上汉文明有一定的优势。
 

 杨元奇等人来到的第一个群落就很多人通汉语,这个群落有三千余人。这也是以前和刘恨交流最频繁的群落。这个群落每年在这里有三四个月时间,这段时日他们会完成所有的交易然后北返阴山一带。冬季,黄河水已经滋润不了两岸,这里关键不是寒冷,而是没有足够的草料让牲畜过冬,只能北上阴山,那里的小气候能让族群维持。
 

 西夏对这一带形成有效的统治不在于这里有驻军,而是因为再往北的五原有驻军(今包头附近),那里驻有西夏军司,草原各部南下需越过那里。一旦西夏五原军司封锁南北通道,这些部族生存就会遇极大麻烦。五原东面接着的则是辽朝领土。
 

 这个部族称不上党项族,但接受西夏的统治,这个部族每年有义务提供一定数量的马匹甚至战士,换取他们在南面草原的游牧。对于他们来说,蒙古高原各部更加凶蛮,他们宁愿待在阴山以南。这其实是很多小部群的生存方式,接受西夏的统治,不用在阴山以北那茫茫草原一直厮杀求生存。
 

 杨元奇一行人的到来,族长非常欢迎,特别是林灵素这个道长,然后是张小娘带来的几个医师,最后才是杨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