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就该如此(第3页)

 

 潘易岭说:“唉!年轻的士子总想着去开封挥斥方遒,慢慢他们会明白,能牧守一方给一地安宁福祉,不见得就比在那个朝堂折腾,留下的东西少。”这是潘易岭现在真实的想法,太多有才能的人在开封蹉跎了岁月。李格非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清流他本有着很好的前程,新旧两党的相互倾轧,让一切成了空。
 

 杨元奇道:“士子多清谈,现在比两晋好很多。不过,怎么论都是升迁过快。”
 

 这是士子集团的通病,大宋还算好点,进士大部分都是八品先去到地方,只是再怎么说,其升迁流动速度都快了点。大部分士子还不愿做民生官,和平民百姓打交道多少有点累。
 

 潘易岭说:“要论,新党蔡相这个方向没错,可惜这次罢相倒是把这个废弃了。”蔡京关于官员录取有过改革的举措,偏于政务,不再是四书五经,新党这个法条坚持不够彻底。
 

 两个人听着学府朗朗声音,走去观景台。
 

 潘易岭经常会到这里,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看着一座城市的成型。
 

 潘易岭指了指远处一个山腰说道:“那里会修筑另外一个观景台。学府发现太多人来学院这一处,干脆腾出一笔银子,要匠司在那边另起一处,省得人来人往。”这笔银子学府出得也是没办法,治理司一句话,凭什么只有学府的人能去观景台,学府觉得也是强人所难,干脆弄笔费用学府外远处更好的位置修一个。
 

 杨元奇撇嘴“学府还是有银子嘛。”
 

 潘易岭晕了,省吃俭用的容易嘛。“你别来,教育绝不能缺费用,这才是未来。”
 

 杨元奇无语,是不是弄个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多好的一条承诺,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