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杨元奇和刘延庆

刘延庆回到了延州,他是延州知州,杨元奇是盐州知州,说来也是凑巧,发音一模一样。

刘延庆和杨元奇的会面是在后院,这更像一场私人交易,不用非得在州衙。

杨元奇觉得这是好事,按公事来论,杨家都没有勾兑的资本。横山中麓毫无争议应该属于鄜延路,横山西麓因为洪州原因,依然存在争议,不能算作盐定路。

杨元奇行晚辈之礼,这个礼节来的诚心。

刘延庆把姿态放低心中所想是杨元奇亲自来延州,再怎么说杨元奇也是一个盐州知州,他和皇家都有点关系。要不是哲宗已故,杨家和皇族的关系会更盘根错节。

刘延庆回礼:“世侄这次来,我们两家不用虚头巴脑的猜来猜去,将门就该直接点。杨家在盐定路经营数年,比我更清楚这个横山,关于横山山脉,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扯开了才好说话。”刘延庆和杨兴武同辈,刘延庆是羡慕杨兴武的,杨元奇事实上就是独当一面,刘延庆的儿郎成就也可以,但更多是在他的羽翼下。

杨元奇:“横山西麓,大宋初定,杨家借助明月寨经营数年,洪州地处西麓北面,城后就是西麓巍巍大山,确实起到了屏障作用。只是当年洪州一战,张蕴张大人和我密切配合,他要了洪州,放弃了山脉中的寨子,这是有源可寻的。总不至于现在另起波折,我们两家又来争执。”

刘延庆没有纠结,这是已定事实,杨家在西麓已然成势,这不是他一封奏折就能改变的,哪怕中枢支持他,杨家多的是办法杯葛这个折子,双方还弄得不愉快。刘延庆说:“既然世侄这么说,张蕴大人逝世朝廷给予哀荣,西麓的现状,我就当萧规陈随。不过刚才你也说洪州事实是顶在了前方,总要有所补偿。”

杨元奇沉思,刘延庆的要求补偿不过份,甚至可以说做出了让步,这毕竟是杨家和张蕴的默契,不是他的。他话语中强调横山西麓,这已是隐晦表达横山中麓和杨家无关。实际刘延庆给出了个选择题,杨元奇要是西麓给予的补偿足够,中麓的事他们可以谈谈,要是不做补偿,那横山中麓杨家就得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