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武将崛起(第3页)

……

书房。

杨元奇写了封书函给高俅,关于张雪宇的事。张家属开封将门,家势不大,其本人又有西军经历,高俅会很乐意举荐他。

杨元奇对这位冉冉升起的开封武将也不隐瞒,把杨家和刘延庆家之间那点事隐晦的表达出来,也有和张蕴张家之间当年相互合作情谊。更说明想为张雪宇找个好出路。高俅在盐州战事中,和张蕴一样配合得当(他也认识张雪宇),这是一份过往一个战场的情谊,他们都有相互牵连。

刘延庆是童贯看重的人,高俅这个调职张雪宇也会让他和童贯留点香火情,想来童大人也希望看到这个结果,刘延庆能在鄜延路按自己的意愿打造防御体系,对童贯来说是个好事。

杨元奇寄出这份信函,内心不知是喜是忧。西北将门的崛起正在撕开大宋以文抑武的口子。以往这种任职武将是插不上嘴的,现在却切实成为可行。中级以上武将的升迁是得通过政事堂和枢密院的,那里全是士子集团把控。

今天杨元奇异常清楚,高俅要是举荐就能成事。自童贯以宦官挂签书枢密院,武将整体话语权提升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北将门靠向童贯的原因,一个长期被士子集团压制的群体找到新的可依靠的人,不能责备他们的选择。

其实,武将提升能追溯到西北几路的武将色彩浓厚的人出任经略使,从三品就是高官的门槛。经略使和节度使、防御使等等不同,这是实打实的差使官,会影响一路官员任职的。要知道哪怕几十年前崛起的种家,第一代也更像是文臣。现在折可适、杨兴武、刘延庆,没了的高永年、张蕴,这些地方大员,不管是否有文臣经历,他们更被人看做武将,事实也是武将。

大宋朝武将开始了他们的崛起,起码在西北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