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童贯和杨家(第2页)

 杨兴武理清脉络,青唐地区上一战确实宋军遇到挫折,但盘踞那里的吐蕃和回纥同样不好受,回纥更是经过那一役,有整体继续西迁的迹象。那一战真正受益的是察哥,他稳固了西夏河西走廊各部,军政各事实现了更大的集权。童贯现在集重兵,极有可能就是想在河西走廊做点事。

 杨兴武懂了,他要是找童贯说合这事,某种程度也是承认童贯在西北的权威。这比他调去一支禁军更重要,更能满足童贯的利益。

 童贯是在开价,童贯需要杨兴武一定程度的低头,这也是童贯对待西北宿将采取的方式。童贯不可能把西北各路将领全换成自己的人,他同样需要沙场宿将的支持。折家远在东线,三州之地根深蒂固,童贯不会去寻上折家。环庆路胡宗回进士出身,一生都在西北,他本质不是将门,他是文臣起家成为帅臣。对比他们,杨兴武才是最合适的“软柿子”,也只有杨家会愿意和他做交易。

 杨兴武想到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还必须交易,因为童贯目的如果不是这支军队,他哪怕调一支部队过去,多半最困难的任务就会落在这支军队上。这也恰恰是童贯选他作为“软柿子”的理由。杨兴武不会也不能舍弃手里的军队,杨家是将门,他杨兴武就不是一个帅臣,杨家要成为盐定路的将门,最基本杨家能护住手底下的人。如果他和胡宗回一样,那就和童贯争执一方,实在拗不过,丢一支军队过去就好。童贯料定了杨家不能如此。

 杨兴武一叹,这事得杨元奇来,不是他自重,而是他得给自己留下余地。杨元奇能代表杨家,一定程度能代表杨兴武个人,却不能代表盐定路经略司。这是杨家和童贯的交易,不该是盐定路的,盐定路作为边境路,不能和中枢有所谓的交易,那才是跋扈。

 ……

 开封的童贯确实打的是盐定路的主意,正如杨兴武所想,他的策略需要盐定路的支持。童贯在枢密院最关心的是西北局势,不象外面想的那样,他想在河西走廊找回场子,青唐上次是个挫折,西夏察哥却并未驻留青唐打算和大宋争雄,那不过是在一场战役上宋军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