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林黛的决定(第2页)
杨元奇的郁闷就在杨家越做越大,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没了自由。以为在盐定路能自主一点,现在倒好,所谓自主这个一亩三分地也太小,而且很多事还得沟通协调。
林黛在旁边一边磨墨一边说:“父母亲你总要说一声?”
杨元奇回:“信函会过定边,我老爹自然会知晓,至于我母亲,最后再说吧。”
林黛道:“既然必须成行,晚说不如早说。”
杨元奇一叹:“那你也写封信去清风寨吧。”
林黛点头,这事不能遣人带话,是得有人说清楚。她也必须告诉陈氏此事实则因她所起,她不认为童贯的原因大过徐神翁最后那句话。
杨元奇看着窗外,又是一年风雨季。
……
……
枢密院童贯举荐杨元奇,政事堂以上轻车都尉(正四品勋位)、壮武将军(正四品散阶)、左卫将军(从四品职官),盐定路兵马副总管兼知盐州,召杨元奇回朝谢恩议西夏兵事。这个任职在整个西北引人侧目,不是官职杨元奇的功勋够不着,而是举荐人是童贯。这多少让人诧异不止,杨兴武这个盐定路经略使和童贯并无太多瓜葛,在战略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童贯这个举荐可以解读出各种不同版本,但不管哪一个,童贯对陕西几路的影响力都大涨。一个有着赫赫武功的经略使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大家不会认为这是童贯的一种示好,这只会是杨家的一种示弱。
杨元奇很是赞同,应该说忌惮童贯。童贯收到他的信函直接就举荐他,事情做得非常大气,不说其军事才能如何,这个性子和处置方式让将门天生就喜欢靠近,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童贯这些年在陕西势力大涨,仅靠官职是不足够的。
杨家现在就非常承情,兵马副总管这个职位放在别人身上不见得有多大用,这个差使和顶头上司经略使的职权息息相关,放在盐定路杨元奇身上就是一个大礼包,杨元奇能名正言顺的参与盐定路经略司的决策。以杨元奇自身在盐定路的影响力,假设杨兴武因某种原因不能履职,他这个兵马副总管几乎能统领全局,还是得到朝廷认可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