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苏辙的反应(第3页)

 苏辙点头,这的确也可以是两码事。

 苏辙清楚李之纯的意见,李之纯是想保住潘易岭的,因为他在政事堂论这事,比某一天在廷议上论这事要好很多,起码大佬们彼此会要点脸面,不会把这两事贸然扯在一起,因为一旦否定人,太容易引起政争。但在廷议或者朝会上,太多官员参加,那很多人才不管这个呢。一旦有人有心把事情往潘杨两家引,天知道会扯出多大的事。

 苏辙送走李之纯,内心有些不爽,是关于杨家,特别杨元奇。这点他和高太后最初观感很像,认为这小子就是惹事。他都奇怪为什么他那个天纵奇才的老哥这么喜欢这小子,似乎苏家大部分人都喜欢他。这不活脱脱一个佞臣的形象么?!

 潘易岭这个折子先不说,怎么茶马司也关杨家的事了?苏辙觉得上次章楶提调杨元奇回定边军,他就该多一句嘴把这事敲定下来,把这小子赶出开封再说。那会子想着苏轼在京,杨元奇又在忙着嫂子的病情,这也算是个知恩的人。没成想现在又关他的事了。高太后把杨元奇撸到底,他还能做个好人,也别撸太狠,给他丢回定边,让他多立战功就是。在苏辙眼中,潘易岭可是进士,二甲也都算靠前的,怎么看都应该杨元奇背锅不该是潘易岭。他想他们两家也会这么认为吧。

 杨元奇要是知道苏辙的想法,也得郁闷死,这本就不关他的事,苏辙认为惹事那也是潘易岭,谁让他没事找事想干大事的。他这不是殃及池鱼吗?何况,他委屈的会觉得他池鱼都不该算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