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二十七章 唐宗汉武之失

很多人都是打算过来发帖开骂的。

 但骂归骂,也有一些较真的真的去读了排名的内容。

 这个比较标准倒是很新奇,主要是跟同时代的环境差异进行比较,内容上同样是分为民生、武功、制度、传承、文德。

 在这五个内容中,民生的权重是最大的,占了五成,其余加起来分剩下五成。

 有这个差异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根本目的就是民生,因此朝廷武功、制度、传承、文德,都是为了民生服务的。如果出现武功很好,二民生很差,那说明是本末倒置,沽名钓誉了。

 正因为民生占比很大,所以唐太宗、汉武帝两人的排名直线下滑。

 特别是唐太宗,过往的正史往往将贞观之治吹嘘得天上有地上无,但一翻开一些地方志或者历史的详细记录就会发现,太宗时期百姓的生活长期处于困顿之中。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还在最后一次远征高句丽呢。而贞观一共才二十三年。

 可以说,安史之乱以及后期黄巢火烧长安、朱温攻入长安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关中的百姓对唐朝几乎已经是绝望透顶。唐朝在关中已然是人心丧尽。要不然也不会一夕之间就沛然摔落谷底。关中有最强的装备与优质的民力,结果却门户洞开。当然这一切也是唐朝应得的,其在允许夷狄反复纵兵劫掠长安时一切就注定了。

 人们从贞观开始就盼着在一统天下的大国荣耀之下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结果整个贞观都是不断对外用兵,并不休息。贞观之后很快就是武周动荡,那些曾经拼死拼活得来的辽东西域之地一时间大多易手。开元盛世的昙花一现太短暂了,完全对不上百姓辛辛苦苦对大国盛世的期待,就在安史之乱中戛然而止。更何况开元前中期朝廷很大功夫都在收复武周失地上了。在整个唐朝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的也就开元中后期那十年而已。而这十年恰恰又是贪官污吏横行,豪门外戚把持朝政的十年。

 要不是在关中之外唐朝还有这相当的历史威望惯性,后期拖不了那么长的藩镇割据就会直接进入五代十六国。